燧皇陵
2013/10/16 16:13:2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據《歸德府志》和《商丘縣志》記載:“燧皇陵在閼伯臺西北”。“閼伯臺西200步,相傳為燧人氏葬處。土色皆白,今殊不然。”燧皇陵始建于何時已不可考究,原有山門、大殿、東西廂房,石像生等,古柏蒼天,郁郁蔥蔥,后毀于戰火。
燧人、伏羲、神農號稱三皇。燧皇陵便是上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燧人氏的陵園。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開創了人類走向文明的新紀元,受到世人的尊崇,被譽為“燧皇”是中華民族的火祖,人們為紀念他的功德,便在他的葬處筑起高大的墓冢,并和古代帝王的墳墓一樣稱之為“陵”。
燧人氏為中國古代傳說時期的人物,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較“五帝”生活時期為早。燧,本是古代摩擦生火的工具,有木、石之分。燧人氏的本貌諸如姓名、事跡、活動區域等傳說不詳,我們通過古籍可以知道他是中國最早發明人工取火的人,同時又傳說燧人氏的活動區域就在今天的商丘一代,后人為了紀念他隆土為冢,即今天的燧皇陵。
燧人氏生活的時代,根據其傳說的內容可以推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是因為:一是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時代,考古學家推定為舊石器時代中期;二是燧人氏取火,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步到人工取火的情況。燧人氏取火的辦法是摩擦生火,摩擦也可理解為打制摩擦石器即打制石器,粗糙的用打制的方法制造石器的時代為舊石器時代,而燧人氏時代較周口店為晚應在舊石器中期以后,所以燧人氏生活的時代可推定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
關于人工取火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一萬年前,商丘叫燧明國,國有燧木又叫火樹,長的枝葉茂盛、盤根錯節,云霧出于其間。后世有位圣人游至其國,在此樹下歇息,看到有鳥若鸮(貓頭鷹),用嘴去啄燧木,發出火光,圣人受到啟發,于是就折下燧枝鉆木取火。人們把這位圣人稱為“燧人氏”,這就是燧人氏鉆木取火的故事。
其實人們用火的歷史比鉆木取火更為久遠,早在170萬年前云南元謀人開始用火,80萬年前的陜西藍田人生活的地方也有人類用火的遺跡,5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同樣發現了人們用火的遺跡。但他們所用的火還不是人工取火,而是一種純粹的自然火。比如,久旱無雨驕陽把大地曬得滾燙,將一些枯樹腐葉曬著,形成自然火。或者是雷電的觸發以及火山的爆發都易引起大火。而且自然火一旦發生,只能靠河流湖泊或者天降大雨才能將火熄滅。當時人們看到熊熊烈火都是驚恐萬狀迅速逃離,但仍有一些來不及逃走的動物被大火吞噬,當大火過后,原始人在灰燼中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在大火中被燒熟的東西要比以前生的食物好吃的多,并且他們還意識到火不僅是可怕的,同時靠近它還可以取暖,這一意識的產生使人類產生了保存火種的意識。于是就將自然火帶回洞中,用來取暖、燒烤食物或者恐嚇野獸,從此人類開始了對火的利用。
但自然火并不穩定,只能趕上暴雨、烈日等情況才能取火,一旦火熄滅了人們又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中。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使人類第一次控制了自然火,使之為人類服務,結束了過去“茹毛飲血”的時代。熟食的長期食用,不僅可以防止疾病,同時還可以增加營養,并進一步促進了人類大腦的發育,最終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梢,火的發明和使用確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2006年4月26—28日,首屆中國火文化研討會在商丘召開,與會的中外專家、學者張文彬、王大有、廖玉群、任子厚、關增建、孫英民、比安卡等33名代表簽名的《會議紀要》認為:除此之外燧人氏對人類還有三個貢獻:一是便是發明了結繩記事的方法。在遠古時候人類不但沒有文字記事,就連數的概念也僅僅是處于啟蒙階段,燧人氏根據生活的需要發明了這種方法。二是確立天地中央。在北緯34°23′到24′之間有一條線,就叫天臍線,這條線就是中國的天地之中,歷代王都都要建在這條線上,不然就不是正統的中原王朝。商丘就在天臍線上,而且居于天臍線的“中”,中原就是這么來的。三是創立風姓,命族立氏。中國的第一個姓是“風”姓,燧人氏以風為姓,有了姓以后就可以區分各個氏族,立了姓以后就確立了人倫,確定了氏族,為什么以“風”命姓?因為燧人氏發現了季風,它們在一年的四時八節按時到來,叫做“信風”,發明了“信風歷”,以這種功德命族為“風族”。由此“風”為中華第一姓,之后風姓氏族又演變出十個部族分支,稱為“風姓十部”。中華姓氏由此淵源,中華民族得以繁衍,所以中華民族的誕生至少是1萬年,準確地說是2.8萬年。所以后來人們就把他稱作圣人,奉為“三皇之首”,受到世人的祭拜和懷念。他發明的火被稱為“中華文明之火”。長期以來前來憑吊祭祀燧人氏的人絡繹不絕。1992年4月16日年黃河之旅首游式火種儀式在此舉行,當時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剛同志親自主持了這次點火儀式;同年9月18日,河南省第七屆青年運動會在此取了圣火,世界射碟冠軍馮梅梅點燃了火炬。2005年7月15日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在這里舉行了華夏文明之火”火種采集儀式,與在北京采集的火種“中華復興之火”、在南京采集的火種“科技進步之火”。會聚在一起共同點燃了南京十運會主會場火炬。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睢陽網(2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