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悅(公元148-公元209),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字仲豫,東漢末史學家,儒學思想家,政治家。荀悅幼時聰穎好學,家貧無書,閱讀時多用強記,過目不忘。漢靈帝時由于宦官專權,荀悅隱居不出。獻帝時,應曹操之召,任黃門侍郎,累遷至秘書監、侍中。侍講于獻帝左右,日夕談論,深為獻帝嘉許。獻帝以《漢書》文繁難懂,命荀悅用編年體改寫。乃依《左傳》體裁,寫成《漢紀》30篇,時人稱其“辭約事詳,論辨多美”。 另著有《申鑒》5篇,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并,主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表現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還著有《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
荀悅名言: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