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春 壯志沖天
雙系罐 遠山
平盤 鳳凰涅槃
七代傳承只為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2012年12月16日將于榮寶齋開幕
2012年12月16日——31日,榮寶齋將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這是榮寶齋首次舉辦非遺國家級傳承人作品展,也是鈞瓷大師任星航首次個人作品集中展覽。
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創立,歷經松竹齋、榮寶齋和榮寶齋新記,三百余年滄桑巨變。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榮寶齋”的金字招牌始終閃爍著潤澤的榮光,成為民族企業的重要品牌。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榮寶齋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陣地,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人民與藝術的橋梁。
2006年,榮寶齋木板水印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榮寶齋裝裱修復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11月,榮寶齋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示范基地。目前,榮寶齋擁有5位國家級傳承人和1位北京市級傳承人,這兩項非遺的年銷售額近3000多萬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自有非遺產品成功傳承和推廣的同時,榮寶齋肩負央企的文化責任,秉承經營精品的傳統,將更多更好的傳統文化藝術品類通過這個平臺介紹給藏家和大眾。2011年6月,榮寶齋與北京市文化局合作成功舉辦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品精品拍賣會,現場成交金額531.6萬元;8月,北京景泰藍、傳統藥香、禹州鈞瓷等12個深具當代性的非遺品類落戶榮寶齋;2012年12月,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榮寶齋開幕。
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是榮寶齋推出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瓷器類專項展。
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獨有的國寶瓷器,其造型古樸、工藝精湛、配釉復雜、窯變神奇。鈞瓷燒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任星航,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古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鈞瓷柴燒工藝復原人。禹州市鈞瓷窯爐博物館就在星航鈞窯。
任星航出身鈞瓷世家,為任氏鈞瓷第七代傳人,幼年即跟從祖父任書田、父親任堅學習鈞瓷燒制,系統地繼承了任氏家傳制鈞絕技,完整地掌握了窯爐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燒成等一系列鈞瓷燒制工藝,且在窯爐設計及燒成工藝上有著極深的造詣。
任星航先祖任志修(1811年—1871年)儒生出身卻無意于功名,癡迷于鈞瓷藝術,任志修晚年總結自己的鈞瓷燒造經驗,于同治六年編著了《瓷器構造備要》一書,全面詳盡地記述了鈞瓷制作技術,這是鈞瓷歷史上第一部技術性專業書籍,也成為了任氏鈞瓷的開山之祖。其后,任志修的鈞瓷制作技藝經任尚文、任清選、任保魁、任書田幾代人百余年的總結實踐,至第六代傳人任堅(1922-1990)日趨完善成熟,任堅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鈞瓷藝術專業人才,為建國后鈞瓷技藝的恢復和產業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鈞瓷志》里對其評價:“他的命運和鈞瓷的命運息息相關,在陶瓷界是一位有威望、有造詣、有發現、有創造的杰出人物”。
任堅留給任星航的臨終遺言只有四個字“干好鈞瓷”。
任星航遵循任堅遺命,子承父業,致力于鈞瓷創作,成功復原了宋代雙火膛結構鈞瓷窯爐,并恢復了鈞瓷的柴燒工藝。
在鈞瓷的創作上,任星航有著深厚的造型基礎,堅持手拉坯這一傳統工藝,作品造型規整,質樸自然、雄渾端莊。他在祖傳鈞釉的基礎上,研制了十余種新的鈞瓷釉料組方,豐富了鈞瓷窯變釉色。他的鈞瓷作品釉色乳光玉潤、五彩交融,開片精巧別致,窯變景觀神奇絕妙,把鈞瓷自然窯變藝術演繹的淋漓盡致。其仿宋鈞作品被譽為最接近宋鈞的韻味。
星航鈞窯也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除任星航外,還擁有4名工藝美術大師,從傳承人到學徒,都堅持手拉坯制作,非精品不入市。
如今任氏鈞瓷第八代傳承人也已年過而立,開始小成。
本次展覽共有展品100件,其中任星航不同時期代表作80件,星航鈞窯作品20件,不僅包括宋鈞代表器形出戟尊、蓮花盆等,還有創新器形如意尊、友誼缽等,窯變效果豐富,可見月白天青祭紅,也可見大江流霞、層林盡染。其中《守禮瓶》、《玉壺春》、《鳳凰涅磐》等作品,更是巧奪天工。【原標題: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將于榮寶齋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