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許昌

揭秘許昌“國保”檔案

2013/12/23 11:24:16 點擊數: 【字體:


    文物作為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實物見證,凝結著歷史,承載著未來,猶如一部生動的畫卷展示著一個城市的生存發展進程,是不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財富。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抓一把就是傳說故事,踢一腳就是漢磚魏瓦。”先民們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舊石器時代的靈井“許昌人”文化遺址,夏代的瓦店遺址,三國時期遺址、遺跡,唐宋時期的鈞官窯遺址和古建筑,明清時期的塔寺宗廟無聲地訴說著許昌的過往。

  鈞臺鈞窯遺址的“孤獨”

  1988年,鈞臺鈞窯遺址成為全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它度過了近20年的孤獨歲月。

  2006年以來,我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強力推進文物發現、保護、利用和管理,文物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規劃、同步推進,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新體制逐步形成。同年6月2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我市的文峰塔、乾明寺塔、瓦店遺址、石固遺址、扒村窯址、神垕鈞窯遺址榜上有名。

  3812處瑰寶在“三普”時現身

  2008年4月1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啟動,各縣(市)組織6支文物普查隊帶著GPS定位儀、激光測距儀、數碼相機等現代化工具分頭深入民間,普查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

  文物是國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普查是確保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基礎性工作。通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共認定不可移動文物3812處,普查數量和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基本摸清了全市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狀況。“三普”之后,一批有重大價值的古跡被申報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昌“國保”數量現在已達23處

  自2008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以來,我市精心遴選了靈井“許昌人”遺址等五大門類19個申報項目。這些文物體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數量較多,為我市歷次申報“國保”數量之最;二是門類齊全,基本上涵蓋了絕大部分的文物類型;三是價值獨特,每一處文物古跡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尤其是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在國內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經國務院認真核定,最終我市有16處文物古跡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古遺址6處、古墓葬2處、古建筑7處、石刻1處。這是我市迄今為止申報數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次“國保”申報。此前,我市共有“國保”7處;第七批“國保”公布后,我市“國保”數量達到23處,“省保”59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1處,成為全省文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市之一。

  全市可移動文物普查即將全面啟動

  文物是社會發展的實物見證。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把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根據國務院部署,2013年到2016年年底將開展一項重大的文物資源調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眼下,我市文化、文物部門前期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普查即將全面鋪開。

  守護資源,古為今用,承傳文脈,固本創新。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市的文物事業正在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作者:張莉莉 通訊員 李彩【原標題:揭秘許昌“國保”檔案】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2013-5-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