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王冠軍
□記者 宋璟瑤 實習生 王惟一 文圖
個人簡介
王冠軍,生于1957年。中國玉雕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1975年參加工作,在河南省新密市國營玉雕廠歷任車間主任、團支部書記、技術廠長等,1997年任新密市華龍玉器廠廠長至今。
在玉雕人物造型上造詣較高,敢于大膽創新,作品鮮活自然,工藝精細,尤其對俏色應用更為奇巧。
7月17日上午,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與《大河收藏》周刊聯合在新密華龍玉器廠會議室召開“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王冠軍密玉俏色創作研討會”。這里是王冠軍大師玉雕創作的王國——地下一層,上千平方米的區域里,玉雕加工車間、會議室、設計工作室一應俱全;地上一層,是王冠軍和他學生們密玉俏色的作品展示。而會議期間大屏幕上展示的百余件大師獲獎的密玉俏色作品創意新穎、雕工精湛,給人以震撼之美。這些獲獎的密玉俏色作品從上世紀80年代始,直到現在,跨度達30多年,它們就像一個個凝固的藝術精靈,以絕美的風姿述說著密玉俏色第一人——王冠軍大師30余年對密玉的執著熱愛和琢玉心路。
今年6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共同審定授予王冠軍“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榮譽稱號。這位被業內人士稱為“從事密玉俏色創作時間最長,獲獎時間最早,獎項規格最高,堪稱密玉俏色創作第一人”的玉雕大師,其成功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其實,同所有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一樣,熱愛、執著和勤奮是王冠軍成為密玉俏色第一人的因素。
1975年,18歲的王冠軍參加工作,第二年就調入了當時的密縣玉雕廠。年輕的他喜愛美術、喜愛玉雕,用他的話說,“當看到那些精美絕倫、活靈活現的玉器,心中就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沖動和喜悅。”這樣的沖動和喜悅,包含著他最初的激情和畢生的理想。
那時候工作環境很差,從事這個行業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許多人后來都轉行不干了,王冠軍卻堅持下來,而且不知不覺一干就是30多年。開始,他跟著廠里的師傅學一些上海素瓶的雕刻工藝,之后又學習北京人物雕刻的技藝。虛心好學,是他最大的特點。那時他經常臨摹畫稿到深夜,進步很快;后來又先后三次進修學習,參加了河南省玉雕人物設計班、河南省全國旅游產品創新設計班、河南省高等設計人員培訓班,設計水平和雕琢技藝日漸提高。
除了跟師傅學習,王冠軍也愛自己鉆研。當時玉雕工人做的大部分是“素活”,帶了花的俏色都被切下來,當成毫無價值的垃圾扔掉。能不能利用俏色,變廢為寶呢?王冠軍開始了不斷思考和摸索。一塊塊廢棄的玉料,成了他不斷琢磨的素材,苦苦思索的結果,終于靈思飛動,漸漸地,綠、紅、黃、白、黑,這些夾雜相間的玉石原本的美逐漸清晰,在他的眼中、他的心里,它們一一幻化成一幅幅美麗生動的圖畫,從此,他為密玉的藝術天地打開了一扇神奇的門,那就是密玉俏色創作,而他也由此成為密玉俏色第一人,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
王冠軍對于藝術有敏銳的感觸,特別善于運用原料的不同色澤,展現豐富多彩的生命姿態。他對真善美的追
開啟密玉俏色神奇之門
用俏色雕琢神奇
求,對生活的思考,對情感的表達,最終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角度新、立意新,極富生活情趣,想別人不能想,這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題材新穎,力求創新,是王冠軍作品的一大特色。
當別人還在一味地雕刻傳統的佛像、生肖等題材時,他已經開始把一塊塊玉料雕刻成《俠客》、《豬八戒背媳婦》、《一個和尚挑水吃》、《拼搏》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作品。例如《俠客》,就別出心裁地展現了一個蒙面大俠的形象,王冠軍充分利用原料的色彩,將黑色部分做成俠客的頭巾和面罩,白色部分做成俠客露出的面部,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俠客的眼睛,巧妙利用了原料中的兩點紅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拼搏》,這塊玉料在王冠軍家放了整整7年,還差點被妻子扔掉。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把中間的一小塊白色做成足球,其余部分做成中外兩個足球隊員。球員的衣服是深黃色的,胳膊和腿則淺淡如膚色,造型栩栩如生,形神兼備,把球場上的拼搏之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生活情趣濃厚是王冠軍創作的另一個特點。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用玉雕記錄下一個個美好動人的瞬間。《洗發少女》、《夢嫁》、《童趣》、 《天長地久》……這些生活中的平凡細節,以玉雕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眼前時,竟有了一種默默的打動人心的力量。譬如作品《童趣》,整體色彩是健康的皮膚色澤,設計成天真的孩童非常合適;其中還有幾處奶白色,王冠軍就將其設計成小孩吹出的氣球,既符合生活實際又增添了趣味,讓人尋回那段遺失在時光深處的童年回憶。《夢嫁》則是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位待嫁的少女,用人物的肢體語言折射出一種美輪美奐的情態,十分動人。
生于斯,長于斯,王冠軍的許多作品還吐露著濃濃的中原鄉土氣息。《天下糧倉》、《歲歲平安》、《老鼠愛大米》、《豐收樂》、《農家樂》、《人勤春早》等作品,帶給人的是純樸的鮮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體現了王冠軍對家鄉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天下糧倉》的設計中,他將多樣而分散的色彩充分利用起來,分別制作成米粒、糧囤、麻袋、簸箕和老鼠等,內容豐富而不雜亂,生動得讓人仿佛能聞到谷物的芬芳。
王冠軍認為,一件絕佳的作品,要突出“盡、美、絕”三個字。“盡”即恰到好處,沒有余料或很少有余料;“美”即真正做到了棄臟遮綹、返瑕為瑜、巧奪天工;“絕”即僅此一件,藝術效果和經濟價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令人稱絕。
他是這樣想的,也積極身體力行,他的作品,就盡力做到這三個字。在他眼中,看玉不是玉,而是一個個作品,每一塊玉石都沒有廢料,他說,只要用心去觀察和體悟,“腐朽”就能變神奇,展現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美。
30余載耕耘結碩果
從事密玉俏色創作30多年,王冠軍獲獎無數,成績頗豐。
1983年,他設計制作的俏色作品《達摩一葦渡江》榮獲省級優質產品獎;1989年《五福鬧彌勒》《降龍羅漢》《濟公醉酒》獲河南省玉雕設計優秀產品獎,其中《濟公醉酒》獲國家輕工業部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新產品二等獎……此后,他的好作品不斷涌現,接連斬獲各類省級、國家級獎項。
近幾年來,王冠軍更加注重藝術創新,獲得了許多國家級大獎。2008年,《一步登天》《紅寶書》獲第四屆“陸子岡杯”玉雕精品展最佳創意獎,《五福鬧鐘馗》被評為中國玉石雕精品博覽會“百花玉緣杯”銀獎;2009年,《濟公醉酒》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歲歲平安》獲“陸子岡杯”最佳工藝獎;2010年,《老鼠愛大米》獲“陸子岡杯”金獎,《笑口常開》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2011年,《農家樂》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天長地久》獲“天工獎”最佳創意獎,《象瓶》獲“陸子岡杯”金獎;2012年,《戰地紅花分外香》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拼搏》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因此,業內評論說,王冠軍是當之無愧的密玉俏色第一人。這個第一,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他開創了密玉俏色的先河;他在密玉俏色的藝術創作中,是一代領軍人物。
盡管有了如此的成績,盡管已經被評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王冠軍仍保持謙遜親和的態度和虛心好學的精神。
“藝無止境,要活到老,學到老”,他說。【原標題:他是密玉俏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