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的成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所獨有的價值,其實,除了這些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需要我們去保護和傳承。
嵩山泥塑起源于漢代,當時嵩山周圍道觀、佛寺、廟堂迅速興起,直接促進了泥人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藝術的發展,到宋代,宗教題材的大型佛教繼續繁榮,小型泥人玩具也發展起來,至今,仍然流傳不衰,嵩山“泥人劉”是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它創始于清代乾隆年間,之間已有240多年的歷史。
畫面中這位捏制泥塑的劉永占,自小喜歡繪畫和泥塑,因技藝精湛,目前已享有嵩山“泥人劉”之稱譽,環顧劉永占的工作室,一幅幅活靈活現的民俗風景畫在眼前展開,件件泥塑作品生動傳神、勾勒出了嵩山文化背景下的鄉土人情,令人嘆為觀止,目前,嵩山“泥人劉”已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人劉”作品素材廣泛,生活中的人物均可成為作品,且用材簡單,用黏性且細膩的嵩山泥土,加以自制輔料,直接捏制成形,然后精雕細琢,使其形神逼真,最后陰干著色,是嵩山地區民間技藝的精粹。
對此,劉永占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在校時學習的就是美術,有望承繼“泥人劉”,對于未來,劉永占仍有自己的想法。本臺(記者淑娜、亞飛)【原標題: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嵩山泥塑藝術“泥人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