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佛寺鎮黨委、政府立足玉雕傳統產業優勢,按照“產業支撐市場,市場拉動產業。互為促進,同步發展”的思路,建設龍頭市場,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建立民營小區,探索出了“產業支撐、創新經營、城鄉一體、文化提升”的玉雕產業發展路子,促進了產業有效聚集,使民營經濟呈現出較快的發展速度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止目前,全鎮以玉雕生產經營為主的個體私營企業總數發展到6256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實現產值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5%,使民營經濟成為鎮域經濟最具潛力與活力的增長點。
(一)、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1、基本情況
石佛寺玉雕工業園區包括玉雕灣民營小區和鎮工業園區兩部分,其中玉雕灣民營小區位于石佛寺鎮西部,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鎮工業園區位于石佛寺鎮東部,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整個園區以玉雕產業為特色支柱產業。
2、產業發展特點
(1)、產業規模快速膨脹,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經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展,先后建成了以玉雕灣綜合市場為主的四大專業市場,建設了全國首家玉文化博物館和玉文化廣場,建西區商貿樓4幢、東區商貿樓7幢,擴建了玉博苑市場、榆樹莊小掛件批發市場和老畢莊玉雕加工小區,使全鎮形成了四大玉雕專業市場,13個玉雕專業村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鎮共擁有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4000多家,營業門店、攤位近5000家,玉雕從業人員近3萬人,年生產玉雕產品1300多萬件。產品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和英、美、法、日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實現產值8億元。其中,玉雕產品擺件類占全國產銷量的70%以上,掛件類占到4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
(2)、產業鏈條逐步完善,市場功能日益健全。
全鎮形成擺件和飾品兩大系列十大類近5000個品種,既有人見人愛的玉鐲、玉戒、玉佩、項鏈、耳環等,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態各異和花鳥,憨態可掬的走獸,還有造型奇特的山水,巧奪天工的爐薰,更有欣賞與實用并舉的煙嘴、酒具、茶具、玉枕、玉席等。齊全的品種和多樣化的檔次,使石佛寺玉雕馳名中外,蓬勃發展,帶動了奇石、古玩、字畫、骨雕、木雕、仿古、銅器等綜合產業體系的相宜發展,形成了仿古工藝品、瓷器、銅制品專業市場。同時,從2005年開始,石佛寺鎮黨委、政府又加大投資,在李營村建設玉料市場,匯集全國的玉料于此,便于玉雕就地取材、就地生產,縮短生產環節,完善產業鏈條,強化了產業功能。特別是2007年以來國際玉城的建設,計劃投資7億元,規劃占地面積1200畝,建設石佛寺院區、玉雕精品區、玉器加工區等十二個區域以及水系、園林、景觀等,每個區域均與玉相關聯,并通過浮雕、雕塑、文字說明等形式,展現玉文化、玉歷史、玉故事、玉傳說等,融精品展銷、商貿、學術交流、玉文化研究為一體,既有現代特色,又深含文化底蘊,力爭實現玉雕文化與建筑的完美結合,建成后,將成為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玉文化之光和展示風格獨特、巧奪天工的石佛寺玉雕風采的窗口和陣地。
(3)、產業內涵不斷豐富,文化品位大幅度提升
提出“文化經濟”理念,從深入挖掘產業文化內涵入手,建設了外部行書“玉”字為整體造型,內部由玉雕展銷大廳、學術報告廳、玉文化博物館三部分組成的中華玉文化中心,有效地將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融為一體,特別是玉文化博物館的建設,開中華玉文化研究之先河,融玉的知識性、歷史性、藝術性為一體,極大的提升了產業品位,豐富了產業內涵,實現了玉雕文化與傳統產業的完美結合。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形成聚集規模優勢
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傳統玉雕產業優勢,提出“以玉名鎮,以玉興鎮,以玉富鎮”的口號,把玉雕作為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擴充規模,大上項目。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形成規模,立足傳統產業優勢,針對全鎮各村一村一品的區域特色,達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規模。二是建設市場,龍頭帶動。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先后建成了賀莊玉擺件市場、榆樹莊玉鐲、玉白菜市場、石佛寺翠玉瑪瑙市場和玉雕灣綜合市場等四大玉雕專業市場。2004年,投資2000多萬元,在玉雕灣市場內對經營產品進行分類整合,建設了玉博苑市場和榆樹莊小掛件批發市場,使營業門店達到2000多家,攤位近5000個。目前,全鎮各村和四大專業市場,共容納各類玉雕加工經營戶6000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主導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旅游、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鎮內每天發往北京、天津、新疆、山東及南陽、鎮平等地的客車10余輛次,全鎮餐飲、娛樂、服裝、小百貨等經營門店達1800家,年產值近2億元。
2、建好雙區載體,搭建民營經濟發展平臺
為了強化城鎮功能,加快產業發展,促進人口向城鎮轉移,企業向園區轉移,促進玉雕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強大優勢。一是建設了玉雕灣民營經濟小區。幾年來,共投資1.6億元,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增加民營小區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玉雕灣商貿區建設商貿樓10幢,建成玉雕經營門店近500間,攤位3000多個,吸引玉雕經營業戶3600多家,從業人員4000多人,其中吸引鎮外經營業戶1800多家,占到小區總數的52%。目前,玉雕灣民營小區,個體私營企業戶數量、規模、效益均居于縣十大民營小區之首,被評為“省級東西合作示范區”,成為帶動鎮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二是建設鎮工業園區,引導規模企業聚集。以鎮平至二龍公路為中心,規劃建設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對園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并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玉雕加工業戶進入園區生產。目前,工業園區入駐企業10家,初步形成了“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小資本、大聚集”的發展格局,實現了龍頭企業集聚、生產要素集聚、優勢產品集聚的規模效應。
3、挖內潛引外資,擴充民營經濟總量
樹立“求遠不舍近,求大不舍小,求外不舍內”的思想,引資金,上項目,求發展。一是激活民間資本,發展民營經濟。石佛寺玉雕產業是傳統產業,民間資本積累雄厚,為挖掘、激活民間資產,實現動發展。一方面,樹立“鎮內也是外”的思想,通過建設市場、建加工小區、出臺優惠措施等,調動農民進城積極性,引導富裕農民帶資進城。隨著城鎮功能的完善,市場的壯大,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進城、二次創業。幾年來,共吸引鎮內外3000余戶農民融資進城投資創業;為鎮域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發展“能人經濟”典型帶動。在基層干部配備中,注重選拔培養自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帶頭人,全鎮23個村有致富項目的雙強支書、村委主任占到95%,兩委班子成員占80%。通過他們引導、鼓勵、帶動群眾發展個體經濟,在全鎮廣大農村中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上項目,明爭暗賽比發展的局面。玉雕產業帶富了千家萬戶,民營經濟加快了農村小康進程。目前,石佛寺鎮玉雕生產加工經營業戶年均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姑娘出嫁陪小車在鎮內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二是引外資,壯大民營經濟。采取“依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