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深圳世紀華業非物質文化有限公司總裁李漯民、深圳鳳翔服飾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獻民等3名豫商赴河南魯山縣考察,與魯山縣蠶業局、文化局領導現場交流,并參觀“魯山綢”的手工作坊
11月12日,深圳世紀華業非物質文化有限公司總裁李漯民、深圳鳳翔服飾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獻民等3名豫商赴河南魯山縣考察,與魯山縣蠶業局、文化局領導現場交流,并參觀“魯山綢”的手工作坊。擬助“魯山綢”重出江湖,以家居飾品和服裝產品進軍國內外中高端市場,并計劃于2012年1月在深圳舉辦“中國魯山絲綢服飾模特展”。
魯山縣是全省乃至全國典型的柞蠶主產區,絲綢文化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唐朝,“魯山綢”就被列為貢品,并踏上了大唐帝國通向世界的“絲綢之路”,遠銷中亞、西亞各國。1914年,魯山綢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博覽會,獲“國際金獎”,被譽為“仙女織”。
“仙女織”銷聲匿跡
時至今日,魯山縣很多農民仍在養柞蠶,但大多粗加工成蠶絲,而絲綢卻難得一見。據了解,魯山綢已斷產20多年。在魯山縣蠶業局展廳,這一古老工藝的傳人、魯山縣原絲織廠高級工藝師——黃天喜手托一塊柞綢介紹說:“柞綢因手感粗糙,不易上色等原因,使其遠不如桑綢受歡迎。”
在深圳從事服裝行業11年的蔣獻民卻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正是看中了這一特性,決定揚長避短,通過刺繡進行點綴,把柞綢做成精美的沙發套、窗簾、床單等家居飾品和服裝產品,主打國內外的中高端市場。”柞綢不僅具有市場價值,還有文化價值,還可帶動相關旅游產業。
李漯民很看好“非遺”的文化價值和市場前景,他選擇“魯山綢”作為試點,準備建一個“魯山蠶絲綢非遺產業基地”。明年1月份,他還打算在深圳舉辦“中國魯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展覽”,屆時將請模特穿上蔣獻民公司設計的柞綢服飾,登臺走秀,請魯山綢項目傳承人進行絲綢傳統工藝展示表演,除此之外,魯山的其他“非遺”文化也同時展示。
對考察團的到來,魯山縣蠶業局副局長王愛榮十分高興,她表示,魯山縣人民政府對這個項目很重視,也很感興趣。政府將會給予積極配合,力爭促成項目落地實施,讓“魯山綢”實現產業化,使蠶農收入增加。【原標題:豫商反哺 “魯山綢”或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