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洛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平樂牡丹畫院院長……作為“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平樂村的元老級的畫家,郭肖偉始終把“畫老百姓看得懂,買得起的畫”作為自己作畫的標準。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孟亮見習記者劉亮實習生李維霞/文 見習記者鄭璐/圖
●從小開始作畫
記者:郭老師從小就學畫嗎?
郭肖偉:很小就開始畫了,1966年我上初一,那個時候學校組織的有美術隊,還獎鉛筆,獎本。文化大革命期間不上課了,就開始一直學畫,當時都是跟著老師(郭太安)學素描等基礎知識。
記者:之后一直作畫?
郭肖偉: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寫大字報、畫主席像。當時我跟郭太安成天搞展覽。還去過深圳畫廣告,那時候他們那兒文化很貧乏,像我們這種人才根本就沒有,在那里畫,一個月400塊錢工資。
記者:那時候應該很閉塞,怎么有想法去深圳?
郭肖偉:當時也是有人來請我的,原來孟津一個部隊上有個股長和我認識,他轉業之后去深圳,在工商局,當時廣告是屬于工商局管的,他就跟我聯系了。我每年都要去那里幾個月,后來,他們當地人一看這個生意不錯,也跟我談,說我每個月給你500塊錢,你來給我畫,我說我不在這兒了。
記者:這么好的待遇,怎么回來了?
郭肖偉:因為當時天氣太熱了,蒼蠅很多,根本受不了。另外,吃飯也是一個問題,都是米飯,吃不習慣。大概連續去了3年。
記者:回來后就在家嗎?
郭肖偉:回來之后也沒有在家,郭太安被打成右派之后復職了,回去教學了,就剩我一個人,我們宋莊鄉有兩個畫畫的,我就帶著他們一塊出去畫畫,主要是畫櫥窗,當時供銷社賣東西都是用木條搭的架子,外面用白洋布一罩,上面賣酒畫酒,賣什么畫什么。
●練了兩年才敢出去賣牡丹畫
記者:您最早開始畫牡丹是什么時候?
郭肖偉:我和老師(郭太安)最早畫牡丹是1978年開始的,現在看畫得賴著呢,但是在當時很好了。
記者:為什么想起來畫牡丹?
郭肖偉: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畫梅蘭竹菊都知道,但是牡丹卻比較少。郭太安比較創新,他是平樂畫牡丹的創始人。我們倆一塊畫牡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慢慢地畫牡丹的人多了一些。我后來在牡丹花會上去找一個攤位,平樂村很多這種牡丹花會的攤位都是我帶起來的。那個時候挺好賣的,價位不是很高。
記者:你們學的時候一塊研究牡丹嗎?
郭肖偉:也是經常研究牡丹花,想著怎么把它畫好,也經常去看別人畫。在古代,牡丹這個題材也有,有時候再翻翻資料看一看。那個時候我們也是在不斷摸索,畫得慢得很。從摸索,到畫出第一幅比較滿意的作品,大概有半年多的時間。出去賣,都是在兩年之后的事了。第一次出去賣的時候,總共裱了十幾幅,我們先到臨潼,買畫的人一看覺得美得很,一幅大概賣40塊錢。
記者:和老師有爭吵嗎?
郭肖偉:郭太安也是從小愛畫,但脾氣不太好,見什么不對就要說,我們倆的脾氣比較對頭,所以我們倆也不少吵,繪畫上的爭論,我們倆吵的次數多了。最后他都是說:“我不跟你說了。”(笑)
●國民黨副主席看完畫請吃飯
記者:咱們的畫在外到底叫得有多響?
郭肖偉:給你說個例子吧,今年6月份,省長郭庚茂要去臺灣,給咱們市里打電話要幾幅牡丹畫,我們就拿給他看了一下。一個星期之后,郭省長說讓我畫上十幅畫帶著去臺灣。2009的寶島行,我去了,林豐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看畫很不錯,在第二天晚上,就專門請了我們平樂的畫家吃飯。我和林豐正現在還聯系呢。
記者:已經很好了。
郭肖偉:現在就是名氣出去了,但要把畫畫好,搞這一行的就要把這一行搞好,你的東西才有保存價值,經得住歷史的考驗,不能說名氣怪大,再過幾年看你的東西,一般般。
記者:現在平樂村畫家水平參差不齊,您有什么建議?
郭肖偉:不能一味地說畫多少,要想怎么才能一筆把它畫在這個地方很合適,一幅畫主要是看整體效果,所以現在一方面必須要多臨摹,再一方面就是要用心畫,得總結,不總結不行。你畫一張畫看著不好看,得總結為什么不好看,花放在哪個地方合適,葉子怎么樣合理。
記者:您的畫現在走俏嗎?
郭肖偉:每個月畫的全是訂單,基本上都畫不完。
記者:您最貴的一幅畫賣了多少錢?
郭肖偉:最貴的一幅畫四尺的賣了8000塊錢。
記者:您有改變風格的想法嗎?
郭肖偉:我的第一本畫冊是去年以前畫的,比較大眾化,顏色比較鮮艷,花也比較多,現在的畫冊跟以前的不一樣了。
記者:現在的特色在哪兒?
郭肖偉:更加有文人氣了,讓行家看也比較認可了。等到明年或者后年,我要把它提高到大家風范,朦朦朧朧的,似像又似不像,但是還能讓老百姓看懂,我的畫各個檔次都有,味道不一樣。
●畫讓老百姓買得起的畫
記者:你要繼續走大眾化路線嗎?
郭肖偉:對,在現在的經濟社會,99%的畫都要走市場化路線,需要掙錢,你說畫再好,老百姓不認識,就不行,畫就要做到雅俗共賞,老百姓也得買得起。
記者:現在的大畫家們和老百姓有點脫節?
郭肖偉:現在的畫家很多都是炒作的,去年10月份,在北京搞了一個國際文化藝術節,邀請我過去,很多畫家畫的畫就要五六萬元,但是在那好幾天沒人買。我的畫要價最高不超過3000元,賣了6幅,總共賣了1萬多元。藝術不能脫離老百姓,要根據老百姓的審美觀點不斷提高才能被認可。
記者:那些大家一幅畫賣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你感覺值這個價錢嗎?
郭肖偉:我感覺大部分不值,這些人都是搞收藏,增值的。
記者:價格和出畫的速度有關系嗎?
郭肖偉:書畫的價格沒有什么標準,現在平樂的畫名氣出去了,這很關鍵,畫的畫確實畫出了東西,不是一味追求數量的那種批發形式。我現在一個月保證畫100幅畫。
記者:你有沒有想著少畫一點,這樣就更值錢?
郭肖偉:我每年都有一個整體的輪廓,現在還要走大眾化路線。現在一幅畫能賣十幾萬元、幾百萬元,最起碼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外面有人捧,第二就是實力雄厚、有錢,不指望畫畫賣錢。沒有這兩個,畫價根本上不去。【原標題:平樂·被牡丹畫改變的村莊 郭肖偉:好畫要百姓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