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王現峰展示鈞瓷“馬踏飛燕”
河南文化產業網8月5日消息:“馬踏飛燕”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獨特的單腿承重造型,千百年來令人嘆為觀止。如何把它變成鈞瓷藝術品?一直成為鈞瓷從業人員的夢想。目前,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王現峰經過兩年的反復試驗,終于成功燒制出鈞瓷版“馬踏飛燕”,這是鈞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完美結合,被業界譽為當代“鈞瓷之峰”。
“馬踏飛燕”原版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鈞瓷是厚胎厚釉系統,一條彎曲的馬腿要撐起全身的重量,難度可想而知,而且,當爐溫在1300度時,器物已經軟化成泥,氣氛稍有變化,整體將開裂坍塌報廢。為了研發這件作品,王現峰克服了成型、泥料、釉色、燒制等方面的重重困難,做了近百次試驗,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攻克了單腿承重和應對1300度高溫的科技難題,使這件鈞瓷人的夢想得以實現。
鈞瓷版“馬踏飛燕”,不但完美展現了東漢青銅器原作的藝術風韻,做到力的感覺、動的節奏,飄逸輕盈,秀美灑脫,而且再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馬踏飛燕”第一次在鈞瓷上的成功實現。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理事長張玉骉表示,這件鈞瓷作品開創了鈞瓷美學新的天地,將鈞瓷燒制技藝推向新的高度。
鈞瓷馬踏飛燕成功燒制引起強烈反響,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劉垚高度評價它“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國寶鈞瓷高超技藝”。全國工商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宋建文稱贊它為“鈞瓷之峰,大師之魂”;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會長荊治中盛贊其為“力擎千鈞,獨樹一幟”。
然而,王現峰對他的作品還有更高的要求,在接受采訪時他說:“在我看來,目前這件作品還不完美,現在僅有3件成品。我還會繼續研究,把鈞瓷‘馬踏飛燕’打磨成真正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