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專訪古箏大師焦金海:“學得少”才有“焦派箏”

2013/7/11 8:47:27 點擊數: 【字體:


    來廈二十七載,受邀到境外出訪表演30次,聲名享譽海內外,卻唯獨沒有在廈門本地舉辦過自己的音樂作品演奏會,他就是著名古箏大師、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焦金海。
本周六,焦金海教授就將彌補這27年來的遺憾,于廈門大學舉辦“焦金海箏樂作品音樂會”,被譽為國內古箏界的一場盛宴。

    昨天,焦金海教授接受了導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了一系列“不為人知的秘密”。

    向老師“學得少”,才自成一派

    初見焦老時,他的和藹、親切、健談很快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完全沒有大藝術家的“距離感”。

    在國內外的古箏界,焦老被譽為“焦派箏”創始人,他的演奏風格獨具一格,而且有豐富的創作樂曲,并已發展成一套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論實踐。對此,焦老笑稱:“之所以能自成一派,那是因為向老師學得少!”

    原來,焦老在1958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時,考的是笛子。當時提倡“一專多能”,所以他將從未接觸過的古箏選為第二專業。后來,因為一次校園旁的苯泄漏爆炸意外,焦老最終放棄了笛子,開始專心學習古箏。

    而這里的“專心學習”,并不是專心向老師學習,焦老說,他跟老師學得很少,少到什么程度?“在校期間,有一位古箏老師的課我只聽過一次,幾乎全靠自學。”

    現在回頭想想,焦老反而慶幸,也正因為老師沒怎么教,才讓他有了始創“焦派箏”的條件。

    焦老說,在學古箏之前,他吹了十幾年的笛子,吹笛子要求手指要快起快下,此外,他還彈了好幾年的風琴,風琴也要求手指快按快起,而這樣的用力方法,和他如今演奏古箏的用力方式如出一轍。

    這一方法,也就是后來焦老首創的“零距離爆發力自然重量觸弦法”,該法在當今古箏界大受好評。

    “一切藝術都是有遺憾的”

    許多人認識焦老,可能都從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開始,這可算是焦老的“成名曲”之一,但早在1965年,焦老創作并演奏的箏曲《大渡河》就由中國唱片社灌錄成片,焦老也由此成為中國古箏界最早灌錄唱片者。

    但是,焦老在此前從不愿意去回顧自己的那些老片,不管質量好壞。他說,早前灌錄的唱片都已成為過去,都是一種遺憾,“所有的一切藝術都有遺憾”,而也正是因為此般對藝術盡善盡美的追求,才使焦老幾十年來始終一心致力于古箏的創作、古箏的演奏以及箏樂理論的研究等。

    說起27年來從未在廈門舉辦過個人作品音樂會,焦老覺得有些遺憾,但轉念一想,他覺得“這是有好處的”。

    “正是因為積淀了這么多年,才讓我對自己的每首作品都進行了20多年的思考和極致的修改。”

    即將舉辦的這場“焦金海箏樂作品音樂會”,匯集了焦老創作的眾多經典曲目,是焦老對自身20多年來古箏創作的總結,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如今,已年過七旬的焦老對海峽兩岸古箏藝術文化的交流很有使命感。“促進兩岸箏樂交流的責任,非廈門莫屬,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來看,都是如此。如今,對岸有五六十萬人在彈古箏,這是一支能促進文化傳承的強大力量,我身在廈門,愿意為此多做貢獻。”

    而焦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2013年,在廈門舉辦一場兩岸三地的箏樂盛會!記者 梁靜【原標題:專訪古箏大師焦金海:“學得少”才有“焦派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海峽導報 2012年12月18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新野槐書復出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