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蒼娃”的扮演者海連池離世一周有余,《卷席筒》的曲作者潘永長也因病辭世。昨天凌晨,著名曲劇音樂家潘永長在鄭州病逝,享年76歲。作曲家方可杰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潘永長一生研究曲劇音樂,并把曲劇音樂帶出了國門。
做戲
傳承創新帶頭人
從事曲劇音樂創作50多年來,潘永長先后為豫、冀、鄂、皖等省的近40個劇團譜寫了100余部劇目。其作曲的《卷席筒》第一、二部于1979年、1985年被拍成電影。1992年作曲的《五福臨門》獲首屆中國戲曲“金三角”會演“優秀音樂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大獎。
我省著名作曲家方可杰說,潘永長是河南曲劇界第一代作曲家,以前曲劇沒有專業的作曲家。他不但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唱腔被廣泛流傳,而且創作的經驗和對音樂的態度給后世留下巨大影響。
潘永長對曲劇音樂非常有感情,他用了一生的精力研究曲劇音樂。比如說,傳統曲牌能用的,他的觀點是照搬傳承下去;不太適合的,適當改造;如果實在不能適合人物的感情發展,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在傳承創新方面,潘永長是當代河南音樂界的帶頭人。
方可杰說,潘永長還是第一位讓曲劇音樂走出國門的作曲家,當年他帶著《榆樹古宅》去美國演出,到高校去講學,讓老外了解了優美的曲劇唱腔。
做人
老人善良又謙虛
憑借《阿Q與孔乙己》,青年表演藝術家楊帥學拿到戲劇“梅花獎”。《阿Q與孔乙己》的作曲,正是潘永長。
昨天下午,楊帥學演出結束正從外地趕回鄭州。楊帥學回憶起和潘永長的交往,他用“老頭子非常謙虛,人也特別善良”來形容。楊帥學說:“電影《阿Q與孔乙己》的主題曲,就是潘老師在病床上創作出來的。當時,潘老師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幾次去探望,他都掛念這個事。可以說,這個電影是潘老師在藝術上的最后一個愿望。遺憾的是,首映禮那天他沒有參加,身體實在是虛弱。”
楊帥學說,《阿Q與孔乙己》在北京、臺灣演出,藝術界對潘老師的音樂給予充分肯定。尤其是《阿Q與孔乙己》中阿Q在囚車上的核心唱段,演員唱起來舒服,觀眾聽上去過癮。 河南商報記者 陳和生【原標題:曲劇《卷席筒》曲作者潘永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