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帶,東接許昌、長葛、北靠新鄭、新密,西北鄰登款,西及南部連汝州、郟縣、襄縣。鄭堯、永登兩條高速公路呈十字骨架橫穿全境。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繞城而過。禹州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鋁礬土、鐵、陶瓷土、石灰石、硫磺等。
禹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藥文化著稱。城市建設成就顯著,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省縣級城市第一位。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發揮產業帶動作用,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禹州市為河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會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動的中心區域,又是中國從原始社會走向奴隸制社會,形成國家概念的條一座首都。作為夏朝都城夏邑和春秋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陽翟,并作為潁川郡冶所,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遺存。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境內各類古建筑群26處,官宦墓葬300余處,帝王陵墓7處,大型寺廟宮觀8座,小型古跡景點763處,其中大禹遺跡、夏文化遺址,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藥商會館--懷幫會館、秦相呂不韋故里、南北朝時期后晉褚太后故里、畫圣吳道子故里、鈞臺鈞官窯遺址、后漢皇帝劉知遠墓等在全國均屬獨一無二。黃帝遺跡、逍遙觀、東嶺關、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數的文化遺跡。同時擁有河南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禹州市陶土資源豐富,制瓷歷史悠久。截止2011年底,全市鈞陶瓷企業達980家,年產值60.2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7%,實現利稅7.7億元,規模以上企業67家,從業人員6.3萬人,陶瓷年產量突破10億件,年出口炻瓷4億件,創匯1.1億美元,日用高白瓷產量2.8億件,建筑衛生瓷2.9億件,其他瓷8000萬件。其中鈞瓷企業196家,年產鈞瓷266萬件(套),年產值7.86億元,從業人員2.8萬人,有國家級大師5人,省級大師129人,中高級職稱人才431人,初級職稱人才1680人。
鈞瓷始于唐、興于宋,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聞名遐邇,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鈞都禹州,鈞瓷的生產、研究得到高度重視,寶貴的鈞瓷技藝得以傳承、發揚,鈞瓷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品質不斷提升,藝術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鈞瓷多次作為國禮被贈送給外國政要和貴賓,成為中國、河南、許昌、禹州的一張名片。
禹州因鈞瓷而聞名天下,為了更好地用好鈞瓷這張明片,擴大禹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充分利用鈞瓷塔臺,經濟唱戲,進一步帶動禹州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從2004年開始,禹州舉辦第一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以來,共成功舉辦了七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辦會檔次、辦會規模、節會影響力、節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呈逐年提升的狀況,特別是近年來,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鈞瓷產業發展,堅持“傳承、創新、提升”原則,充分發揮禹州鈞瓷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工藝、科技、藝術、文化為一體的創新思維,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品牌戰略和以鈞帶陶戰略,形成鈞陶瓷齊頭并進、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歷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活動內容十分豐富,不但有鈞瓷作品展評、大賽等,還有有關鈞瓷的各類研討會、商貿洽談會和旅游推介會,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收藏愛好者到禹州觀光考察,有十數家鈞陶瓷企業落戶禹州。
2011年11月5日晚,第七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在新落成的禹州市體育館隆重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省政協主席葉冬松,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明義,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連朝,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名譽會和楊志海,出席開幕式。本屆鈞瓷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鈞官窯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中國鈞瓷發展論壇、鈞瓷展銷會、項目簽約儀式等一系列與鈞瓷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活動。
開幕式后,鈞瓷節大型主題晚會《盛世鈞魂》舉行。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撒貝寧、管彤擔綱主持,演藝明星孫楠、韓磊、郁鈞劍、蕭亞軒、周傳雄、陶喆等相繼登臺獻藝。晚會上,由禹州市優秀鈞瓷企業和多位鈞瓷工藝大師精心打造、融匯清湛工藝的19件鈞瓷新國禮逐一展示,集中折射出近年來禹州市鈞瓷產業的發展成果,令觀眾眼界大開。結合鈞瓷發展專門創作的節目《鈞瓷謠》《鈞瓷賦》等則從文化角度謳歌了鈞瓷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令人倍感振奮。著名書法家張瑞齡為晚會親手題寫的“盛世鈞魂”四個大字蒼勁有力、端莊古樸。(原標題:禹州·中國鈞瓷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