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位于河南中岳嵩山之南約百公里,平頂山市新城區北3公里,巴山山脈香山峰頂,全稱香山普門禪寺,歷史上因行政區劃歸屬之變遷,曾稱“汝州香山寺”,“寶豐香山寺”。香山寺是漢化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得道證果之圣剎。對此,唐代高僧有認定,千年文物有證據,史志文獻有記載,歷代朝廷有肯定,鄉風習俗有佐證,民間傳說有淵源,學術研究有共識,交流傳播有認可。
一、唐代高僧有認定
天竺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傳入中原,歷經魏晉南北朝五百余年漫長歲月,至唐初基本上完成了漢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天竺佛教的觀音菩薩也隨之漢化。漢化觀音既不是天竺佛教觀音的男身男相,也不再是佛教漢化前期的男身女相,而是完完全全的女身女相。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成之。女身女相漢化觀音的宿世因緣,是由大唐高僧,漢化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宗祖道宣大師在終南山靈感寺獲天人感應,揭示傳世的。
隋末唐初,道宣受業于漢化佛教律學名師智首。貞觀年間(627—649)曾應玄奘大師之邀,參加長安譯經場翻譯佛經,道宣深究佛理,精研戒律,廣事著述,相繼完成“南山五部”等博大精神的律學研究著作,奠定了南山律宗的理論典籍根基。他精守戒律的名聲遠播西域,受到西域僧人的仰慕。道宣大師圓寂后,唐高宗下詔全國寺院供奉道宣真容圖像。道宣一生著述之豐,為歷代高僧所罕見。除《南山五部》外,他的《廣弘明集》、《大唐內典錄》等數十部著作均為漢化佛教文獻史上的名著,具有很高的佛教理論和歷史價值。
道宣大師明確認定:“觀音示現無方,而肉身降跡唯香山因緣最為勝。”“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為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道宣大師認定的漢化觀音成道證果于河南平頂山香山寺,及其所述漢化觀音的宿世因緣,在漢化佛教歷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權威性。
二、千年文物有證據
文物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記憶,也是香山作為漢化觀音原生地的實物證據。在現存香山寺的文物中,最能證明最有說服力的是《大悲菩薩傳》碑。它是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所立,由唐代高僧道宣口授(其弟子義常記述),汝州知州蔣之奇潤色,北宋重臣被后世譽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京書丹,立于觀音大士塔下券洞內。碑高于2.22米,寬1.46米,楷書,49行,滿行78字。《大悲菩薩傳》碑文,依據道宣天人對話,闡述妙莊王之女妙善鐵心向佛,苦心勵志,舍身救父,最終涅槃道化千手觀音的宿世因緣。該碑所敘觀音證道于香山這一佛緣史實確立了香山寺作為漢化觀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該碑也是唐代以來廣為流傳的妙善觀音證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據,是關于觀音證道原生地的最權威文本。它歷史最早,規格最高,具有碑傳文物無可爭辨的說服力。它也是杭州《大悲觀音傳》碑的源本和母碑。1986年該碑及塔一起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三、史志文獻有記載
關于妙善觀音證道香山的因緣在歷代文獻、方志中有明確記載。宋代祖琇《隆興佛教編年通論》載有唐高僧道宣天人對話,感應妙善證道于香山之緣事。道宣問天神,“菩薩處處化身,豈應獨在香山耶?”,神回答,“今震旦境內,唯香山最殊勝。山在嵩岳之南二百里,今汝州香山是也。”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讀錄》明確記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證道香山。”另外,宋有《香山寶卷》一書就是關于妙善觀音證道香山的故事。元代元遺山《東游略記》中有《梁縣香山寺記》(汝州古稱梁縣)載,該寺初建時,一胡僧自西域來,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世人謂梁縣香山是大悲觀音化現之所。
在方志中,明清多部志書中均記載了觀音證道于香山之事。明天順《大明一統志》載:“香山舊名火珠山,大悲菩薩證道之地。”明成化《河南通志》載:“香山,舊名火珠山,在寶豐縣東二十里,其東峰名大龍山,西峰名小龍山,相傳為觀音證道之所。”清道光《汝州全志》亦載有妙善救父證道之說,“王即封其為大悲菩薩,且命建香山寺,塑千手千眼。”近年纂修的《平頂山市志》、《寶豐縣志》也有類似的確認和記載。方志均為官修之書,可見,歷代官方承認妙善觀音證道于香山寺,香山寺是漢化觀音之原生地這一佛教史實。
四、歷代朝廷有肯定
自唐初道宣大師認定嵩山之南二百里汝州香山寺(今平頂山香山寺)為漢化觀音得道證果圣剎之后,歷代朝廷對香山寺都重視有加,使香山寺具有了國家寺院的政教身份。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朝廷敕令修復香山寺,命塑繪大師范瓊為香山大悲觀音菩薩塑像,并作為法華經變壁畫。
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朝廷為香山寺賜額“香山慈壽院”。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詔令重建香山大悲觀音大士塔,塔高九級,第一級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尊。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頒旨劃定香山寺四至并立《四至公據碑》。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唐國公主奉旨朝拜香山大悲觀音,捐資重修香山觀音禪院,并立碑敘其事。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召見香山寺住持玉峰禪師,頒旨樹立《香山寺地界公據碑》,欽定香山寺地界四至。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朝廷頒詔旨一道給香山寺住持覺達禪師,以護持山門。
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敕賜“香山大普門禪寺”之匾額于香山寺住持覺慧禪師。
清世祖順治十三年(1656),朝廷內院掌秘書院事、大傅兼太子太傅,大學士范文程請旨準撰《香山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普門禪寺重修碑記》。
歷代朝廷對香山寺的尊崇,實事上肯定了香山寺在全國佛教界作為漢化觀音得道證果圣剎的崇高地位。
五、鄉風習俗有佐證
平頂山滍汝流域有悠久的觀音崇拜傳統,很多鄉風習俗豐富多彩,考察其源,多與香山寺觀音文化有直接或間接的淵源關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日常觀音崇拜之風很濃。過去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在當地百姓心目中,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法力無邊、救世間一切苦難的救星。她隨類化形,觀世難即施甘露,聞苦音即布法雨,香客、信徒很多。明代方志記載:“每年仲春之望,香火盛旺,四方來游者,數以萬計。”現在祭拜觀音、祈福求子仍是濃厚的鄉風民俗。二是香山寺廟會。它歷史悠久,規模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十五和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會。特別是二月廟會,源自宋代,因紀念觀音二月十九的誕辰日而起,九百多年來綿延不斷,成為地區盛事。期間,來自各地的信徒香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進香火,唱還愿戲,多則幾十多班,演唱曲目多配有“神段”。實際上香山寺廟會早已發展成集佛事活動、民間曲藝活動及民間農貿物資交流于一體的大型廟會。歷史悠久和內涵厚重的崇拜觀音的鄉風民俗是妙善觀音證道于香山的佐證。
六、民間傳說有淵源
傳說是民間口碑相傳的故事,雖是故事,卻有其自身的根源和價值。平頂山境域特別是香山寺方圓數十里范圍,關于妙善公主白雀寺出家、香山修行,舍身救父和涅槃成道的故事廣為流傳,形象傳神。這些故事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關于香山、龍山的傳說。平頂山境域是龍的故鄉,平頂山龍山是歷史名山。龍山山神救護妙善出家至香山修行。二是關于白雀寺的傳說。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西父城遺址上,因古時有祥瑞之鳥白雀落于寺內古槐上而得名,傳說是楚莊王三公主妙善在家修行的地方。三是關于妙善在香山寺修行證道的傳說。相傳妙善在香山寺隱修,三年成道,因其父有難疾,就舍其雙手雙目救其父,孝心感動天地,功德圓滿,應化證道,化作觀音菩薩,其父筑塔奉之。四是關于觀音菩薩靈跡顯圣、救苦救難之傳說。如“一步兩口井”、“五步三孔橋”、“歇馬欄殿”、“雞鳴寺”、“黑龍池”、“白龍池”等故事都形象生動。這么豐富的傳說可以影照香山域境觀音文化影響巨大,淵源久遠。
七、學術研究有共識
清乾嘉以降,研究漢化觀音者代不乏人,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太平盛世,學術繁榮,有關漢化觀音的論著層出不窮。研究者無一例外地把道宣口授,義常記述,蔣之奇潤色,蔡京書丹,刻立于河南平頂山香山寺的《大悲菩薩傳》作為研究漢化觀音最珍貴的元典。肯定漢化觀音得道證果于平頂山香山寺。
晚清曼陀羅室主人《觀音菩薩故事》(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言:“香山寺位于河南汝州寶豐縣城東約三十里的大小龍山之間,傳為妙善公主修煉證道的地方。”
當代學者羅偉國《話說觀音》(上海書店,1992年版)說:“現存于河南平頂山市的宋元符三年由蔣之奇潤色、蔡京書丹的《香山大悲菩薩傳》碑,論述了大悲觀音菩薩在香山修道的經過,并說明碑文原來是唐代終南山道宣律師所傳,由汝州香山寺住持沙門懷晝出示于蔣之奇。這塊碑系珍貴的文物,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香港施延輝《觀世音菩薩考述》(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稱:“妙善得道成觀音的故事,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寶豐縣香山寺的宋蔡京所書《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就記載了這個故事。”
溫金玉《觀音菩薩與女性》(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4年版)言:“妙善得道成觀音》的傳說,早在宋代以前便流傳民間。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河南寶豐縣北宋蔡京所書《大悲觀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
英豪《觀音菩薩:中國第一佛》(字苑出版社,1998年版):“汝州寶豐縣香山寺,是海內外聞名的觀音菩薩道場。香山寺內,有宋朝蔡京書丹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
可見,論說漢化觀音是無法繞過平頂山香山寺的,平頂山香山寺是漢化觀音得道證果的圣剎,是漢傳佛教觀音文化的源頭。已由佛教研究界作出嚴謹結論。
八、交流傳播有認可
香山寺作為漢化觀音原生地之地位受到佛教理論家和地域歷史文化專家們的認可,也日益被省內外及國際上的研究者關注,影響擴大,對外交流日益增多。早在1976年,應英國牛津大學特邀,寶豐縣文物部門將《香山大悲觀音菩薩傳》拓片送英國展出。1988年9月2日,日本東京都駒澤大學佛學史跡參觀團抵香山寺考察訪問。1992年,在香山寺舉行佛像開光典禮,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等三十多座寺院高僧參加了慶典。同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為香山寺題寫了“香山普門禪寺”匾額。2000年,江蘇武進如來禪寺住持慈亭法師率上海及江浙一帶的寺院高僧,來平考察香山寺和白雀寺,認為找到了“真香山”、“大香山”,虔誠地頂禮膜拜。日本的東京NHK電視臺曾來此拍攝專集在日本電視臺播放。中央電視臺也曾拍攝有專集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這些文化交流與傳媒披露都說明了香山寺作為觀音證道原生地是得到廣泛認可的。(潘民中 王寶鄭)(原標題:河南平頂山香山寺是漢化觀音得道證果之圣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