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龍區李樓鎮被譽為我市的“蔬菜之鄉”,近年,西瓜、香瓜、油桃、葡萄等水果種植也紛紛落戶該鎮。時下,正值新鮮水果大量上市,吸引不少市民采摘。李樓鎮作為傳統的蔬菜之鄉,如何轉變為“果蔬大鄉”?
1 蔬菜之鄉發展水果種植
李樓鎮位于市區東南部,由于水源、土壤等自然條件優越,一直以來都有種植蔬菜的傳統,被稱為“蔬菜之鄉”。截至目前,李樓鎮糧食種植面積1.65萬畝,菜田面積1.2萬畝,并逐步形成了北王葉子菜、萬年蒜黃、太平黃瓜、董村番茄等特色蔬菜。
近年,李樓鎮建起萬畝農業生態觀光園,并開始發展水果種植。
近日,雙贏高科紅提生態園的葡萄和提子開園采摘,黑色、紫色、紅色、綠色的葡萄、提子長勢喜人。采摘人員正在忙于修剪枝葉并將成串的葡萄裝箱,鄭州、安徽等地的水果商將大量葡萄、提子運往外地。
該生態園負責人俞保利介紹,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生態園共種植葡萄、提子等近2300畝,今年是掛果的第一年,掛果面積達1035畝,總產量可達50余萬公斤。
除了葡萄、提子種植,該生態觀光園內還種植有晚秋黃梨、反季節草莓、西瓜、香瓜、油桃等水果。
2 高科技、新品種成賣點
除了自然條件優越,李樓鎮交通便利,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有利于該鎮水果產業的發展。
俞保利說,葡萄適合種植在地勢較平坦的土地上,李樓鎮位于伊河、洛河的沖積平原上,土壤肥沃,礦物質含量高,尤其是鉀,可提升葡萄中的糖分含量;灌溉水源采用地下深井水,水質好、無污染,有利于保證生態水果的品質。
區位優勢也有助于該鎮水果產業的發展。以水果種植較集中的萬畝農業觀光休閑園區為例,該園區北有中州東路、南有開元大道、西有龍門大道、東有二廣高速,交通便利。該區域一方面離中心城區較近,便于市民前來采摘,另一方面有利于產品向全國各地運輸、銷售。
“新品種、高科技”成為李樓鎮水果產業的賣點。以葡萄種植為例,主要引進有外地的夏黑、京亞、奧古斯特、紅芭拉多、興華一號等品種,采用的節水滴灌等技術,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此外,園內的西瓜、香瓜等品種也是從山東等地引進的新品種。
3 完善配套設施,嘗試果蔬深加工
李樓鎮的所有水果種植中,葡萄的發展規模最大,下一步計劃將葡萄種植面積發展至1萬畝。業內人士表示,水果種植作為李樓鎮農業生態觀光園的發展項目之一,目前由于起步不久,存在缺少服務、娛樂等配套設施及深加工企業不足等問題。
因此,在發展水果種植的過程中,完善觀光園酒店、餐飲等服務設施,同時增加娛樂設施,增添可供游客參與體驗的活動;充分發揮蔬菜之鄉的優勢,將水果采摘與蔬菜采摘結合發展,果、蔬“聯手”,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拉長水果、蔬菜產業鏈,嘗試水果、蔬菜的深加工。俞保利說,雙贏高科紅提生態園下一步計劃新建酒堡,將自產葡萄釀成葡萄酒后供游客品嘗,游客可自己嘗試釀酒,并放在酒堡存儲。
加強科技投入,通過建設冷藏設施、溫室大棚等技術手段延長存儲期、控制結果期,實現水果的反季節銷售,實現增收。(見習記者 趙佳 實習生 王玉晨 文/圖)(蔬菜之鄉走上“果蔬并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