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解放軍某部偵察連在沂蒙山深處進行特殊訓練,準備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我應《解放軍報》之約,采訪偵察連嚴格訓練、嚴格要求的事跡。上午,吉普車顛顛簸簸地把我們送到一座大山下。前方已無法通車,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沖天而上。偵察連就駐在山腰間的小村里。我讓通信員帶車返回,自己獨自攀登而上。
離小村不遠了,前方小道上慢悠悠晃動著一個人。我快步趕上去,見是一位老人。雖然他滿臉滄桑,但身體硬朗。我已大汗淋漓,他卻滴汗不出。未等我開口,他先問我,你找誰?我說,偵察連。他說,偵察連駐在村邊帳篷里,訓練去了,先到我家歇歇吧。當我走進老人的家,心里“咯噔”一下:石屋、破床、黑鍋、薯干、油漆斑駁的柜、黑不溜秋的桌,惟一稱得上現代化的是臺彩色電視機。屋里沒有板凳,那就坐院里吧,院里有幾塊大石頭,平平的、光光的。令人驚喜的是,院東南角那棵高高的銀杏樹生機盎然、屹立挺拔、碩果累累,茂密的枝葉把院里蓋得嚴嚴實實。我比量了一下,樹身有兩抱粗。老人說,我這個院里,下點小雨淋不住人。
偵察連的先進事跡用之不竭,我很快寫成長篇通訊就匆匆下山,請部隊領導審閱后,把稿子發往北京。當我歇下來的時候,突然想起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偵察連指導員告訴我,岱崮村那位老人叫楊文才,整整100歲了。我當機立斷,去采訪楊文才的長壽秘訣。
講起小村和他的家,楊文才說,我們這個小村,環境好,風水好,上有瀑布,下有流水,村周圍鳥語花香,真像神仙住的地方。我們種的莊稼,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沒有污染,吃啥啥香,吃啥啥有味兒。自從兒孫不讓我干農活,我就天天在山下山上轉一圈,像部隊堅持出早操一樣,堅持鍛煉身體。常言說,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有好幾次,兒孫要給我蓋新屋、做新床,我都不讓。我說,這屋是我親手蓋,這床是我親手做,我住著心里舒暢,舒暢不就是快活嗎,快活了就沒病,沒病就能長壽。停了一會兒,楊文才從屋里端來一碗茶,說,山里人喝不起茶葉,我就天天喝銀杏葉,來,今兒個你也嘗嘗吧。我一嘗,樂了。好哇,銀杏葉很好喝哩!
我下山以后又上山,組織幾位部隊醫生給楊文才做體檢。那天,醫生們在高高銀杏樹下擺開多種儀器,為楊文才量血壓、測血糖、聽心肺、做B超、化驗血、做心電圖、測骨密度……大家看到,一位百歲老人,這些項目的指標都基本正常,真是極其罕見。劉大庭醫生問楊文才,您老人家喝多長時間銀杏葉了?楊文才說,80年了。還是在17歲那年,他在沂河邊發現一個小孩掉水里,立即奮不顧身跳下去,把小孩救了上來。那時,家家窮得丁當響,誰也吃不飽肚子,小孩爹只好把自家的銀杏樹起出一棵,栽到他院里,以表示感謝。從那時起,每到秋天,他就把銀杏葉、銀杏果收集起來,再加加工,用葉泡茶喝,把果摻糧吃,至今已堅持了80年。劉大庭醫生笑著說,銀杏葉能擴張心腦血管、軟化心腦血管,銀杏果能抗衰防老、延年益壽,您80年來堅持喝銀杏葉、吃銀杏果,這就是您獨有的長壽秘訣。楊文才也非常吃驚,原以為喝銀杏葉、吃銀杏果“拿不出手”、“端不上桌”、“羞得很”,豈料它能使人健康長壽。我說,您救了別人的命,別人給您送來了福,這就是“善有善報”。
我立即打電話通知偵察連指導員,連隊要在訓練期間成立幾個學雷鋒小組,輪流為楊文才服務,為岱崮村人民群眾服務。指導員斬釘截鐵回答“照辦”、“立馬進村開展服務”。
人們笑盈盈地抬起頭來,仰望著銀杏樹——啊,高高的銀杏樹……(王天瑞)(原標題:高高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