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2014/4/24 11:21:41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春日踏青賞花去
闔家團聚樂融融
踏青,是從古至今人們在清明節(jié)期間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清明時節(jié),草木正綠、百花齊放,也是古城開封一年中最好的踏青賞花時節(jié)。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連續(xù)3天的晴好天氣,吸引了眾多市民舉家外出踏青賞花。
清明節(jié)是攝影愛好者們一展身手的絕佳時機。各大公園的郁金香、櫻花、桃花、海棠、玉蘭競相開放,絢麗的春日風景成了“色友”們的好題材。天波楊府、禹王臺公園、環(huán)城公園……凡是有美景的地方,就有身背各種攝影器材的攝友出現(xiàn)。他們在踏青賞花的同時,將一幅幅美景定格在相機中、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把清明時節(jié)古城的美麗與更多人分享。
清明節(jié)小長假也是市民們?nèi)ソ纪馓で嗟暮脮r節(jié)。4月6日一早,黃河游覽區(qū)黑崗口附近便停滿了私家車,人們帶著遮陽傘、燒烤爐、吊床等戶外裝備來到這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度過美好的假日。綠葉婆娑的楊樹林中、平整松軟的沙灘上、綠油油的麥田里、村中人家的桃林中……處處可見游人身影。新鮮的空氣、開闊的視野,讓久居城市鋼筋水泥“森林”的人們心神舒暢。家住西區(qū)的市民王新民和父母、岳父岳母一大家子13口人分乘3輛汽車來黃河邊游玩。在大堤邊的草地上,王新民一邊照料燒烤爐一邊告訴記者:“小孩們玩沙子放風箏,老人們曬太陽聊家常,我們拍照、燒烤、聽音樂,大家各有各的休閑娛樂方式。清明節(jié)小長假全家團聚一起出來玩,呼吸新鮮空氣,松散一下筋骨,也算是繼承傳統(tǒng)的踏青風俗吧。”
五彩紙鳶乘風起
親子健身受歡迎
“春衣稱體近清明,風急鷂鞭處處鳴。”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在清明節(jié)放風箏的習俗。清明小長假期間,在我市的環(huán)城公園、黃河灘、金明廣場、午朝門廣場,處處可以見到賣風箏的商販和放風箏的市民。沙燕、八卦、老鷹、蝴蝶、飛機、蜈蚣……各種樣式的風箏乘著和煦的春風扶搖直上青天,給趁著清明節(jié)小長假出門放松的人們帶來無盡歡樂。
“快拽一拽線,讓風箏再起來一點!”4月6日上午,市民劉建偉一家三口到黃河大堤上放風箏,眼看妻子剛放起來的風箏有點往下落,劉建偉趕緊在一邊指導。正巧一陣風吹過,五彩的三角翼風箏兜著風直飛上去,5歲的女兒瑤瑤看見風箏飛得更高了,興奮得又笑又跳。劉建偉說:“今天多云,風不大不小,正是放風箏的好天氣。平時我倆工作都忙,難得陪孩子。全家一起到郊外放風箏,也算親子活動吧,還可以鍛煉身體,我們準備玩到下午再回去。”
家住鄭州的李靜清明節(jié)期間回開封探親,原計劃4月6日中午返程。可是臨走前兒子寧寧到金明廣場玩,放風箏放得興起,一直玩到天黑還不想走,于是李靜只好改變行程第二天再出發(fā)。她笑著說:“現(xiàn)在的孩子除了玩手機就是玩電腦,難得他喜歡放風箏這種傳統(tǒng)游戲,我們晚走一天是為了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了解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
一束鮮花寄哀思
清明祭掃有新風
清明節(jié)是祭掃先人、緬懷故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由于在開封民間有“早清明”的民俗,所以盡管清明節(jié)是4月5日,但從清明節(jié)前兩天起,到我市各陵園公墓祭掃的市民就逐漸增多。4月4日、5日上午,記者在市烈士陵園、西陵公墓、萬青園等地看到,前來掃墓的市民眾多,祭掃高峰時段附近交通一度出現(xiàn)擁堵。
按照民間傳統(tǒng),市民祭掃時一般會焚燒黃表紙、擺放香燭供品或燃放鞭炮。然而,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記者在多個公墓采訪時發(fā)現(xiàn),盡管許多市民仍沿用傳統(tǒng)習俗焚紙燃香,但也有不少市民不再焚化紙錢祭品,而是改用擺放鮮花的形式緬懷逝者、寄托哀思。
在西陵公墓南院門口,一位出售掃墓用品的商販告訴記者,今年他進的鮮花銷售量比去年增加了兩成。“鮮花好看、大方而且沒污染,來買的年輕人比較多。”在萬青園公墓,管理方推出了“獻花換燒紙”的公益活動,鼓勵市民用黃表紙換取免費鮮花。活動很受歡迎,不到兩天就送出了400余束鮮花。前來為父親掃墓的市民李素平說,自己原本預備的有一沓黃表紙,看到園方的活動公告后感覺很有意義,就用黃表紙換了一束鮮花擺到了父親墓前。她說:“鮮花樸素莊重,一樣寄托著家人的懷念之情,又不會像燒紙那樣產(chǎn)生煙霧和紙灰污染。明年即使園里不送鮮花我們也不燒紙了,改用鮮花祭奠父親。”(原標題: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作者:尹杰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開封日報(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