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懷鄉者的心靈之旅

2015/10/27 10:43:50 點擊數: 【字體:


  陳繼會
 
  傅文錄先生的廟會文稿《風韻千年——浚縣正月廟會實錄》放在我的案頭,透過那含情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我似乎看到了一位翩翩少年,衣著光鮮,正興致盎然,相隨大人左右,前去趕赴一場盛會……書中,他懷著對故鄉的無盡眷戀,以近乎實錄的筆法,記下了他眼中和心中的浚縣廟會。作者完成了一次還鄉者的心靈之旅,讀者能從中看到一個內蘊豐厚的廟會盛景。
 
  地處豫南的浚縣廟會,素有“華北第一廟會”之稱,流風余韻迄今已逾千年。浚縣古稱黎陽、黎陽倉。浚縣廟會最早可追溯至后趙時期,后隨著浚縣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廟會規模漸次擴大。至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浚縣知事蔣虹泉主持修建浮丘山(又稱南山)碧霞宮,始形成兩山廟會的基本格局。
 
  民間廟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在草根百姓的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尤其是在遠離都會的偏遠鄉村,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物化的與精神的平臺:依據不同的鄉俗,在每年的不同時期,人們從四鄰八鄉,積聚一處,祭神求仙,禮佛拜道,耍獅舞龍,撐船踩蹺,如癡如醉,不亦樂乎。其中還伴有小買小賣,經貿往來;青年男女借此難得機會,幽會傳情;美食者則不失良機,選中自己垂涎已久的地方風味小吃大快朵頤……
 
  關于廟會的功能,諸多民俗學家早有過深入的探討。在我看來,民間廟會之所以流風余韻千年不絕,其最大價值或者說其最大功能,是它的娛樂性、狂歡性,即它帶給參加者精神上的解放和愉悅。廟會上一系列的活動,讓置身其中的人們,將郁積于胸的苦悶、惆悵和不快,悉數拋擲腦后。人們的心理和情緒得以調適,因此能以較為平和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未來不無艱辛的生活。中國雖然沒有自己嚴格意義上的狂歡節,但廟會庶幾可以代之。難怪西方人在看過以浚縣正月廟會為表現對象的繪畫長卷《正月》后直呼,這是中國的“狂歡節”!
 
  我對于廟會的上述感悟,實際上是基于傅文錄先生《風韻千年——浚縣正月廟會實錄》所展示的內容。他讓我們看到了浚縣廟會那萬人空巷的盛況,和置身其中的人們通過種種活動所收獲的精神愉悅。同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他于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濃濃的鄉情。廟會是他永遠難以忘懷的夢,從孩童做到成年;廟會是他精神的家園,他在書寫廟會的過程中,一次一次的圓夢,一次一次的精神還鄉。他似乎又一次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土,回到了年邁的父母的身旁。廟會的寫作讓他完成了一次懷鄉的心靈之旅!
 
  是的,我們都已遠離故鄉太遠太久。這種“遠離”是空間上的,又不完全是。那些遠離故土、父母,千里萬里的漂泊者自不待言,可即便距家鄉咫尺之遙的人們,也未必沒有失去“家園”之感!物質上的富有并不能保證精神上的自足,反顧自身,我們許多人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我不禁記起兒時讀過的一則名為《蠢豆》的民間故事。故事講說一個幼年窮困的皇帝,一日突發奇想,要吃兒時吃過的“蠢豆”。于是朝野上下遍訪高廚,應招而來的名手,各個身懷絕技,大展身手,精心炮制,但呈上的“蠢豆”卻難合皇上口味,諸廚被痛罵鞭笞。于是下旨再尋。某日一縣城,一大漢身背一捆竹竿橫在一小胡同口不得而過。見此情狀,群衙役思忖:此兄竟不知將竹竿順著胡同通過,可見其蠢,既為“蠢人”,定會炒制“蠢豆”。于是便蜂擁而上,將其捉拿。大漢急辯,自己不會烹飪。事情到了這種時候,哪敢放走大漢再尋他人,于是只管讓他炒去。大漢無奈,只好依著平日一般炒制胡豆的方法,將手邊的蠶豆徑直放在鍋內,一頓亂炒。胡豆呈上,皇帝品后龍顏大悅,遂對大漢加官賜爵。幼時讀此故事,總感好笑,笑皇帝蠢,不明事理;笑群衙蠢,不識真假;笑大漢蠢,竟不知把竹竿順直通過胡同……今天再讀,又有新的感悟:我們豈不就是那個要吃“蠢豆”的“蠢皇帝”嗎?我們拼命地奔波找尋,看似得到了許多,其實失去了更多。那些就在我們身邊,雖則簡陋、原始卻最本真的物、事、情,反倒被我們忘卻了、遺落了。
 
  傅文錄先生在文中力圖寫出和傳遞的,正是這樣一種東西:一種彌漫在廟會現場、流灌于作者心頭,同時也是我們無數離鄉者苦苦追尋的鄉情、親情、友情;無數身披“重甲”、臉帶“面具”的成人對自然天成、童真童趣的追憶和神往;一種看似野蠻粗糲卻激情洋溢、生命圓滿的精神形態,對于疲憊的、偽飾的現代文明的棒喝和反駁。我不愿否認,這也許只是自己一己的主觀闡釋;但的確,《浚縣正月廟會》至少讓我完成了一次回望故土的精神還鄉。
 
  我與傅文錄先生的相識,并非起于“文”而是緣于“醫”。他勤思好學,仁心仁術。近些年又醉心于中醫扶陽學派,著述頗豐,多有創獲。他并不滿足于“醫病”,又在“醫心”上用力,于是便有了這部關于浚縣廟會的著述。我在遙遠的南國寫下以上文字,表達對他的祝賀,祝賀《風韻千年》的出版。④6
 
  (本文是作者為《風韻千年:浚縣正月廟會實錄》一書所作的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