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臘八源于古“臘祭”

2015/12/25 17:10:50 點擊數: 【字體:


    臘八節的前身是古代的臘日,臘日在上古時代是最重要的年終祭祀日。臘日,在漢代是與正旦齊名的盛大節日,漢人常“正臘”并稱。古代臘節的聲勢甚至超過新正。臘節起源于上古的歲終大祭,它是蠟、臘兩種祭祀古儀的融合。

    臘祭是臘日的主要節俗。在禮教的影響下,漢朝平民的臘祭突出宗族倫理的內容,祭祀先祖,團聚宗族。《列女傳》記述了一位寡母“臘日休家作”,在自家的“歲祀禮事”結束后,又趕到娘家,因為娘家人“多幼稚,歲時禮不備”,她回家的目的是要幫助家人行祭祀祖先之禮。可見臘日祭祀是當時家庭普遍必需的節俗項目。即使是貧困的窮人,臘日亦要設法祭祀先人。

    臘日祭品,在先秦以田獵所得禽獸充祭,秦漢祭以豬、羊。羊豕之祭在周代是士人之禮,秦漢以后為一般庶民所用,其中臘日用羊成為漢代臘祭的特色。臘日用羊大概與先秦告朔用羊有關,在孔子看來,羊是告朔之禮所必需的祭品。漢代臘日用羊,則是一種習慣,源于古代社會的求吉心理。西漢民間“歲時伏臘,烹羊炰羔”。《說文》:“羊,祥也。”羊、陽音同,羊代表陰陽之陽,也是吉祥之祥。

    在臘八風俗里,揚州西山一帶有“歲暮好相聚打圍,追逐雉兔”的風俗。西山是指揚州西部的丘陵山區。《揚州西山小志》“軼事”篇中記載得更為詳細,有一首詩,詩云:“務閑相聚作圍場,槍械迤邐約伴忙。何處今年多雉兔,孔家山畔臘山旁。”附注云:“歲晚務閑,鄉人相聚打圍,追逐雉兔,是日,遠近咸集,多至數千人……雖非美俗,饒有古風。”狩獵在其他季節也可以,但特指是“歲暮”、“歲晚”,這便使人聯想到:或許這正是周代臘祭的某種存留。《揚州西山小志》里所指的“臘山”,在今儀征市境內,現又叫做“捺山”。這臘山腳下舊時就是民間的圍獵場,故“臘山”實際上就是“獵山”,這也更加佐證了揚州西山民眾的“歲暮打圍”源于秦漢以前的“臘祭”古俗。

    臘日除團聚慶祝外,還有一個重要節俗就是送寒逐疫。處在年度周期新舊更替的時段上,臘月“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月令》)。日月星辰輪轉一周,到了終點,也回到了起點,在卦歷上,屬于艮卦,“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于艮”(《周易·說卦第十》)。這里的星有人說是“昏參中”,也有人說是大火旦中,從古人的以大火定季節的習俗看,大火旦中說較為可信。《左傳·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注文說:“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而寒退。”大火旦中預示寒氣將退,臘日的選擇大概就參考了這一星象。因臘日與大火的關系,人們對火神及火神在人間的化身灶神自然產生崇拜,因此臘日祀灶也在情理之中。季夏、季冬祀灶的習俗在中國古代有著對應的關系,這與大火的季節出現有關,先秦“灶神,常祀在夏”,隨著人們陰陽觀念的變化,秦漢時期作為夏季“常祀”的祀灶祭儀逐漸集中到季冬時節的臘日。“寒退”是臘日的自然氣候,臘日深層的意旨就是人與天應促成寒氣的及時退隱,以利陽氣的上升。因此東漢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說:“日行北方一宿,北方大陰,恐為所抑,故命有司大儺,所以扶陽抑陰也。”

    東漢人蔡邕說:臘,“但送不迎”,其實臘還有“接”的意義,應劭在《風俗通義·祀典》中記載了漢人的這一觀念,“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之明日為初歲,臘是新舊時間轉換的祭禮。在古代宗教年度周期中,臘祭的次日是新歲之始。自從以夏歷正旦為歲首之后,臘日就成為與夏歷年首協調配合的歲末節日,因此,臘與新年之間存在著一段時間距離。這樣臘明日在秦漢之時也就成為“初歲”或“小新歲”。臘日正處在新舊更替的交接點上,因此盡力地逐除,是為了新春的到來,驅疫逐邪活動的本身就在為陽春的到來開辟道路,“歲終事畢,驅逐疫鬼,因以送陳、迎新、內(納)吉也”。送舊迎新納吉正是臘日慶祝盛大熱烈的動力所在。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揚州晚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冬至大如年 餃子不等閑(節氣·民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