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下)

2013/7/18 16:55:54 點擊數: 【字體:


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下)


    繞口令兒歌,新與舊相比較,新兒歌貼近時代,貼近兒童,難度較小,但缺少民俗味和趣味性;而舊兒歌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舊時的繞口令兒歌有個特點,短小精悍,比如:“墻上有一個釘兒,釘上掛一個瓶兒,瓶兒底下擱一個盆兒,瓶兒掉下來砸著盆兒,盆兒說你賠我盆兒底兒,瓶兒說你賠我瓶兒嘴兒。”

  新繞口令兒歌則容量大、篇幅長:“屋里點一個燈,燈底下是個坑,坑上長棵蔥,蔥頭上釘個釘,釘上掛只鷹,鷹脖里掛張弓。忽然刮了一陣風,刮滅了燈,刮平了坑,刮倒了蔥,刮掉了釘,刮飛了鷹,帶走了弓。” 這雖復雜得多,卻比較好念,在練嘴皮子功夫上,新兒歌不如舊兒歌,新兒歌把句子伸展開了,理順了,與傳統兒歌相比,難度大大降低。

  新繞口令兒歌降低了發音難度,這對兒童是有益的:“小豬扛鋤頭,吭哧吭哧走。小鳥唱枝頭,小豬扭頭瞅。鋤頭撞石頭,石頭砸豬頭。小豬怨鋤頭。”這樣的兒歌難度很小,只要認真對待,小孩子一般都能背誦,不會出現卡殼現象。

  新繞口令兒歌善用對比手法來強化記憶。譬如《妞妞和牛牛》:“妞妞不愛吃肉,不愛吃豆,吃飯發愁,越來越瘦;牛牛又愛吃肉,又愛吃豆,吃飯不愁,壯得像牛。你是學妞妞還是學牛牛?”

  新兒歌為了方便記憶,別出心裁,敢于創新,譬如《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他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十四是‘時適’,他的舌頭沒伸直。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看,這兒歌想得多周到,就連怎樣發音,怎樣用舌頭,舌頭什么時候用力,什么時候伸直都要交代。但在同類兒歌中,舊兒歌就不會提供這樣的“服務”,譬如過去也有專門練習“四”和“十”的繞口令:“樹上結了四十四個澀柿子,樹下蹲著四十四頭石獅子。樹下四十四頭石獅子,要吃樹上四十四個澀柿子。樹上四十四個澀柿子,不讓樹下四十四頭石獅子,吃它們四十四個澀柿子。樹下四十四頭石獅子,偏要吃樹上四十四個澀柿子。”

  若要仔細研究,傳統繞口令還是優點頗多:有形象、有趣味、有情節,這都是新繞口令所欠缺的。新繞口令缺少意境和意趣,更缺少民俗生活內容,有的只是為了練嘴皮子而練嘴皮子,譬如《化肥會揮發》:“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黑化肥揮發發灰會花飛,灰化肥揮發發黑會飛花……”哎呀呀,這樣的繞口令,不要也罷,能把人累死,別說背誦了,就是照著念一遍,也搞得上氣不接下氣。關鍵是繞口令中描繪的東西,一無情景設置,二無任何鋪墊和過渡,上來就是“黑化肥”,純粹是難為人。又如:“說你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別胡燉亂燉假充會燉看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

  總的看,新舊繞口令兒歌各有優缺點:新兒歌貼近時代,難度相對小,但缺少民俗味和趣味性;舊兒歌生動形象,趣味盎然,但不尊重殘疾朋友,遣詞造句中“瞎子、瘸子”亂講,毫無顧忌,這方面的例子真是很多:“南邊來了個瘸子,擔了一挑子茄子,手里拿著個碟子,不小心地上有個木橛子,那木橛子絆倒了瘸子,撒了茄子,砸了碟子。瘸子爬起來要撿茄子,北邊來個醉老爺子,腰里掖著煙袋鍋子,過來要買瘸子的茄子,瘸子不樂意賣給醉老爺子茄子,老爺子一生氣搶了瘸子的茄子,瘸子拔起橛子追老爺子:快給我茄子!不給我茄子,招呼我手里的橛子……”

  若要給新舊繞口令兒歌打分,我還是要給舊兒歌打高分,因為兒歌總要講藝術性,總要刻畫形象,舊兒歌這方面成績突出,透著濃濃的民俗味:“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看燈,大姑娘名叫粉紅女,二姑娘名叫女粉紅。粉紅女身穿一件粉紅襖,女粉紅身穿一件襖粉紅。粉紅女懷抱一瓶粉紅酒,女粉紅懷抱一瓶酒粉紅。姐倆找了個無人處,推杯換盞飲劉伶。女粉紅喝了粉紅女的粉紅酒,粉紅女喝了女粉紅的酒粉紅。粉紅女喝了一個酩酊醉,女粉紅喝了一個醉酩酊。女粉紅揪著粉紅女就打,粉紅女揪著女粉紅就擰,女粉紅撕了粉紅女的粉紅襖,粉紅女就撕了女粉紅的襖粉紅。姐妹打罷落下手,自己買線自己縫。粉紅女買了一條粉紅線,女粉紅買了一條線粉紅,粉紅女縫縫縫縫粉紅襖,女粉紅縫縫縫縫襖粉紅。”【原標題: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0-09-30 作者:孫欽良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豫西兒歌中的孝順歌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