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吳姓考
2013/9/24 14:56:02 點(diǎn)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百家姓中,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被列為前十大姓,吳姓居第十,約3000多萬人。據(jù)考評劇,國內(nèi)外很多吳姓系東漢開軒元勛、二十八宿之一南陽吳漢的后裔。
吳姓的先祖,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吳氏族。據(jù)《路史·國名紀(jì)》記載,黃帝的母親名叫吳樞,可見吳人與黃帝族系關(guān)系之密切;鹕褡H诘拿袇腔兀篮笕藗冏鸱钏麨“朱天菩薩”。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嚳的元配妻子姜嫄,姜嫄生棄,被舜任命為掌管農(nóng)事的稷官,史稱“后稷”,支世后被中華民族尊為農(nóng)神。棄生子不窋,繼續(xù)做夏朝的農(nóng)官。太康時政治腐敗,廢農(nóng)官,不窋逃亡到西北戌狄部落,其孫公劉執(zhí)掌該族后,注重農(nóng)耕,公劉子慶節(jié)繼承父權(quán),以豳地時常遭受戌狄的騷擾和侵犯,古公亶父帶族人遷徙到岐山麓下的周原居信,建立的國家稱周王國,三公稱周太一。在吳族譜中,尊古為近祖。
古公亶父生子三,長子泰伯,為姬姓吳氏的開氏始祖;次子仲雍,為姬姓吳氏的傳代始祖;少子季歷,是周文一姬昌的父親。泰伯和仲雍三讓王位與季歷,在今無錫梅里建立了勾吳國。來商后,周武王焉式分封仲雍的后代周章為吳國國君。歷13君400余年,于周簡夷元年(前585年),仲雍的第十九代孫壽夢繼承代親吳去齊的君位,并正式稱王。
壽夢去世后,吳國又出現(xiàn)了第二次讓位風(fēng)波。壽夢的第四子季札不按照“兄終弟及”的繼位舊法,有意將王位傳給侄兒,結(jié)果引發(fā)了吳王室一場兄弟相殘的內(nèi)亂。專諸剌吳五僚,闔廬當(dāng)上吳王,以伍子胥和孫武為軍師,國力逐漸強(qiáng)盛,威震天下。后在對越的戰(zhàn)斗中,越人靈姑浮用戈擊傷吳王闔廬腳趾,吳王傷發(fā)而溘然長逝。傳位其子夫差,后因中范蠡之計(jì),吳國滅亡。
到夫差的六世孫吳芮時,因助劉邦西進(jìn)破秦有功,被封為長沙王,至第六代孫吳行秋時被免除封爵,自今湖南遷居蒲坂(在今山西)。其孫吳全的一支又自山西遷到毫(在今安徽)。吳全生吳隆,吳隆的長子吳復(fù)興自毫遷居南陽,死后葬在宛縣吳老莊(在今臥龍區(qū)潦河坡鄉(xiāng))。吳復(fù)興的兒子吳章,是西漢末年的著名學(xué)者,《尚書》學(xué)教授,為人剛直不阿,不幸被王莽害死,也葬在宛。吳章生育了四個兒子,長子吳尉,次子吳漢,三子吳翕,四子吳演。傳到吳漢這一代,家族因吳漢的功業(yè)而昌盛。吳漢,字子顏.早年拜名師學(xué)藝,練就了一身好武功。新莽末年,父親吳章被王莽殺害,吳漢逃難到漁陽.初以販馬為生,結(jié)識了一批地方豪杰。更始帝時,吳漢被任命為安樂令。劉秀起兵.吳漢慕名投奔,被封為偏將軍。邯鄲破王郎,吳漢建立奇功,加封建策侯。東漢王朝建立后.吳漢被任命為大司馬,受封舞陽侯(今河南舞陽縣),次年.改封廣平(在今河北)侯,食邑廣平、斥漳、曲周、廣年等4縣。后又在破蜀等戰(zhàn)役中屢立戰(zhàn)功,被譽(yù)為“常勝將軍”。吳漢極為忠孝,帶兵過宛時.上奏回家掃墓,以盡孝道。建武二十年(44年)五月,吳漢去世,享年88歲.葬在宛縣吳老莊,詔賜謚號“忠侯”,因此史書稱為“廣平忠侯”。下葬時.光武帝發(fā)北軍五校、輕車(兵車)、介士(甲士)送葬,葬禮規(guī)格之高,與前漢大將軍霍光相同,可謂榮寵至極.
吳漢的哥哥昊尉.也是光武帝劉秀的一員猛將,跟隨劉秀打天下時戰(zhàn)死,其于吳彤被封為安陽侯(今河南正陽縣西南)。吳漢的弟弟吳翕,因哥哥的功蔭被封為褒親侯,子吳安國,亦封侯,遷居江東。吳漢四弟吳演,封大將軍,生子吳丹,吳丹絕傳。
吳漢有二子,長子吳成,嗣封廣平侯。吳成死后其子吳旦為濯陽侯(今河南遂平),以奉吳漢之祀;旦弟吳吁為筑陽侯(今湖北谷城)。吳漢次子吳國為新蔡侯(今河南新蔡)。成子吳旦娶高密侯鄧禹的孫女為妻,生子吳如勝、吳如晴。至此,南陽吳漢家族一門封侯十余人。永興二年(154年),桓帝封吳漢四世孫濯陽侯吳如勝次子吳允承為奉祀侯,敬祀祖地的泰伯廟、泰伯墓。
東漢后期.吳漢長子吳成的后裔分布在豫南、鄂北等地,形成吳氏望族,史稱“南陽吳氏”;次子周的后裔.分布在魯南、豫北、山西等地,形成:北方吳氏望族.史稱“濮陽吳氏”。就是明清之際從山西移民來到南陽的,仍然是吳漢的后裔,算是回到老家。
到了五代時期,南遷的吳宣家族后世子孫人丁興旺。吳宣是唐代史官吳兢之后,父親吳善官西川節(jié)度使,他本人官西川都尉,娶后蜀皇帝孟知祥之女為妻,生吳綸、吳經(jīng)、吳紹三子。因不滿后主孟昶為政嚴(yán)酷,攜家自西蜀遷往江西南豐。吳宣有3個兒子,18個孫子,77個曾孫,360個玄孫,后世支派繁衍遍及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是南方吳氏重要支系,吳宣也被后人奉為“江南始祖”。
據(jù)鄧州市國家稅務(wù)局吳雷局長提供的家譜表明.栢溪吳氏譜系循八八六十四字以至德為內(nèi)涵,周而復(fù)始,依次綿延,從吳宣始又下傳三十六世。德子孟順,延天日希,愈洪自泰,萬世永昌,楊先生望,念祖貽謀,用承光大,垂裕云礽,由斯益盛,士庶拔翹,篤產(chǎn)英偉,紀(jì)飭倫敦.紹忠繼孝.克守清廉,家風(fēng)丕振,三讓后人。第29世永長生、永錠公房遷河南南召曹店,到吳雷時為34世,望云、龍、雷、霆。35世為念字輩.36世為祖字輩。吳雷為泰伯的103代孫,為吳漢的65代后裔。(逵富太)【原標(biāo)題:南陽吳姓考】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華至德吳氏網(wǎng) 2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