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抑氏姓氏淵源

2013/9/25 9:44:18 點擊數: 【字體:

  
    單一淵源:源于祝融氏,出自三國時期曹魏國重臣司馬懿的后裔,屬于避難原氏取異為氏。

    今重慶市涪陵區有一批抑氏族人,是三國時期曹魏國重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之后裔。

    司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達,河內溫地人(今河南溫縣),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魏大都督,曹魏國丞相。他曾多次率軍對抗蜀漢國的丞相諸葛亮,以其功著,授封宣王。

司馬懿家族之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王朝時期開始,以夏官為司馬。其后裔中就有歷史上著名的程柏休父,在周宣王姬靜(姬靖)執政時期(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率諸侯軍隊南下剿滅徐方(淮徐),錫以官族,因而為氏,稱司馬氏。

    據史籍《晉書·宣帝紀》記載:楚、漢時期,有司馬仰為趙國大將,與諸侯一起伐秦。秦朝滅亡后,司馬仰被立為殷王,都河內。漢朝時期以其地為趙郡,子孫遂以為家。自司馬仰下傳至東漢安帝劉祜執政時期(公元106~125年在位),有八世孫征西將軍司馬鈞,字叔平。司馬鈞生豫章太守司馬量,字公度。司馬量生潁川太守司馬俊,字元異。司馬俊生京兆尹司馬防,字建公,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后來晉武帝司馬炎在他的一份詔書中稱:“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為司馬防的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懿生在亂世中,“?挥袘n天下心。”當時的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就說他絕非尋常之之;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也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椽。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曾裝病拒任。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后,始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司馬懿懼之,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圣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曹操當時并不信任司馬懿,因此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當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曹操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司馬懿說:“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對曹氏代漢有異議而不得善終。

    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司馬懿在關鍵的問題上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對他由猜忌逐漸轉為信任。曹操進封魏王后,立即升任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當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因此一直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君臣關系也一直很好。司馬懿還與陳群、吳質、朱鑠并稱曹魏初期的“四友”。此后,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東漢延康元年,曹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有條不紊,內外肅然。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由于司馬懿為曹丕“篡漢”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仆射。

    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并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曹魏黃初六年(公元225年)農歷2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司馬懿辭讓,曹丕說:“吾于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

    曹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農歷5月,曹丕駕崩。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魏明帝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農歷8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今湖北云夢西南)。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并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余級。農歷12月,升任驃騎將軍。

    曹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農歷6月,曹魏明帝命司馬懿駐扎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曹魏太和三年(公元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據武都、陰平二郡。

    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農歷2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四出進攻魏,包圍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賈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曹魏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駐長安,都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軍。

曹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農歷2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農歷4月,諸葛亮至郿縣(今陜西眉縣),進駐渭水之南。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筑壘阻擊。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欲待蜀軍糧盡,相機反攻。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果然,諸葛亮于當月病故于五丈原軍中。

    曹魏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政權虛與委蛇,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孫淵繼為遼東太守后,對魏更加不遜。

    曹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遼寧遼陽)。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農歷1月,魏明帝召司馬懿回京,命他率兵討伐。司馬懿采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營。接著,不攻敵營,卻揮師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遼東郡治所,今遼寧遼陽)。遂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今遼寧遼陽西南),迎戰敵援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公孫淵欲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縱兵擊破其軍,公孫淵戰死在梁水(今太子河)邊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馬懿屠戮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筑造京觀。京觀是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尸體,封土而成的高冢。之后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收戶四萬,口三十余萬。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內,勝利班師。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農歷1月。曹魏明帝去世,逝世前拉著司馬懿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以后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鄧揚、丁謐之謀,把太后遷到永寧宮,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以此來排擠司馬氏的勢力。司馬懿不能禁止,從此與曹爽矛盾漸深。農歷5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時人為之謠曰:“何、鄧、丁,亂京城。”

    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農歷1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永寧太后,請廢曹爽兄弟。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并滅三族。從此曹魏政權的軍政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懿的手中,為司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春,魏帝曹芳命司馬懿在洛陽立廟。司馬懿久病,不任朝請,每遇大事,天子親自到他府中去征詢意見。

    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農歷1月,太尉王凌借口吳人塞涂水,請求出兵征討。司馬懿知其陰謀,不令興兵。并于農歷4月親率中軍討伐王凌。司馬懿故計重施,他先下赦書赦免王凌之罪,又寫信安慰他,但不久大軍突至。王凌自知勢窮,便獨自乘船迎接,派屬官王或請罪,送上印綬、節鉞。司馬懿命將領率六百人馬想把王凌解送洛陽。王凌向司馬懿要棺材上的釘子,想試探一下,看司馬懿想不想殺自己,司馬懿當即命手下人找來送給他。后來王凌途經賈逵廟,曾大呼:“賈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爾有神知之!”農歷5月,王凌到項城,絕望,服毒而死。

    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農歷6月,司馬懿患病。司馬懿一生多次裝病,而這次是真的病重,據說他夜間常夢見賈逵、王凌為崇(鬧鬼)。農歷8月,司馬懿去世,終年七十三歲。當年農歷9月,司馬懿被葬于河陰,謚號為“文貞”,后改為“文宣”。

    四年之后,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在曹魏咸熙二年(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稱晉武帝。在建立西晉王朝后,晉武帝追尊祖父為晉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廟號高祖。

    在古代,“抑”字曾是“懿”字的異體字,在西晉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爆發歷時十六年之久(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元年~光熙元年,公元291~306年)的“八王之亂”期間,該支司馬氏族人中有明智者攜族人避禍亂隱居于巴山地區,改以先祖司馬懿的名字之同音異體字為姓氏,稱抑氏,世代相傳至今,即為江州抑氏(今重慶涪陵)。

    抑氏族人與司馬氏實為同宗同源,尊奉司馬懿為得姓始祖!驹瓨祟}:抑氏姓氏淵源】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許昌市委統戰部 2013-08-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