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姓在全國名列第22位,在漯河,居第十位,有43911人,占全市人口的1.8%。宋姓分布也相當廣泛。主要居聚地是臨潁縣繁城鎮灣宋、宋莊,固廂鄉七里村,王孟鄉北宋,王崗鄉水牛宋。舞陽縣姜店鄉大宋,馬村鄉宋莊,侯集鄉宋莊,孟寨鎮宋橋,保和鄉樓宋。召陵區姬石鄉宋寨,萬金鎮宋莊。郾城區三周鄉宋莊、城關鎮宋莊。源匯區大劉鎮宋莊和干河陳鄉小宋莊等。
宋姓發源于河南,也出自子姓。為商朝王族支脈后裔,其始祖是微子啟。商朝的都城原來在今商丘,后遷都于殷(今安陽小屯附近),商第三十一代君主帝辛(即殷紂王)走向衰敗,他有個兒子名啟,因封在微故稱微子啟。武王滅商后,商遺民四處逃散,無家可歸。微子啟為保全商族香火,帶領族人拿著宗廟的祭器,抬著棺材,求見武王。武王知其仁慈,答應把商舊都周圍的一些地方封給他,建立宋國,負責管理商族遺民。宋國歷時700多年,傳三十六代,于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聯合攻滅,三分其地。亡國后的宋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氏,始有宋姓。
宋姓形成以后,歷經繁衍,人才薈萃,精英迭出,在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擔任宰相和相當于宰相的大臣、大夫不乏其人,并且賢相居多,最為世人所推崇的是唐朝玄宗時的宰相宋璟。他主張寬賦稅,減刑罰,讓百姓安居樂業,革除前弊,選賢任能,使百官稱職,并以身作則,不詢私情。有一次,他的一個堂叔依仗親戚關系,想讓吏部給個好差事。宋璟知道后對吏部官員說:“選人是國家的大事,不能以私害公。我堂叔本可依照慣例授予應得的官職,但他竟大言不慚,伸手要官,讓他回老家去吧!”還有一次,玄宗的哥哥寧王不經中書省的合法手續,要把官職授予親戚,當時,玄宗也同意了,但宋璟據理力爭,強調“至公之道”得從皇上做起,才能上行下效,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見,立即糾正。宋璟“守法持正”被世人傳為千古佳話。
宋姓是在輾轉遷徙中逐漸發展壯大的。從其播遷的走向規律來看。主要特征是由北向南,由東向西流動。漢初,為鞏固中央集權,各地豪強勢力被強行遷至京兆(西安),朝廷便于直接控制。中原宋姓西遷關中之時,有一支徙居西河介休(今屬山西),人丁興旺,枝繁葉茂,漸成望族。明初,洪洞縣,介休一帶的宋姓又大批遷徙河南,定居豫中南各縣,漯河也是其扎根落戶的地區之一,宋姓在這里發展較快,除了鄉鎮村落以外,城區街道也有許多宋姓人居住。【原標題:漯河姓氏: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