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幸福管理的鼻祖
2012/5/9 12:06: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西方管理學中,“個人式溝通”是幸福管理的必要保證,在一個企業中,我們應該對員工尊重和關愛。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中最渴求的部分,一個人不論在企業處于什么角色,他們被人尊重的需求是一樣的,若在工作中,一個人無法滿足其被尊重的欲望時,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激情便會被削弱。所以,尊重和關愛每位員工在企業管理中很重要。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提出了與此相同的管理思想——“兼愛”。墨家不僅提倡“兼愛”,同時還贊成勞動過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從事其所能”的原則。在用人問題上的顯著特征是,強調“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不分貧富、門第,只要有才,就可任用。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以其獨到的見解、鮮明的主張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及世界管理學的發展起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兼愛”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即愛人如己,不分人我,彼此等同之意,表達了墨子“愛無差等”的思想觀念。這就突破了血緣親疏遠近和貴賤等級之分,凸現了人的平等性地位。“兼”,實質就是利人,是在于調和個人與他人及社會的關系,以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至上,但也并不否認個人合理的利己要求。墨子在提出“兼愛”的同時,又提出了“兼愛”的最終目的,這就是“交相利”。墨子認為要“兼相愛”,還要“交相利”,就是要求人們在走出個人利益和家族利益的狹隘圈子,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的同時,還要在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得以滿足的情況下,自身的利益也要同時得到實現,這就是我們現代管理學中的“共贏”理念。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梅奧等人在進行了八年霍桑實驗后,發現員工不是單純的“經濟人”,有時物質報酬和環境并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員工的工作效率與他的內在情感很有關系,只有他的情感幸福了,才能形成心理契約,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所以西方管理學才開始注重人的感情,尊重人的需要,重視人的價值,這已經比墨子的“管理思想”晚了二千多年了。
墨子的“兼愛”思想對企業內部來講是企業和諧、員工的幸福的保障,而從企業外部的意義來講就是告誡企業,在企業之間在競爭的過程中,一定要相互考慮對方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企業的惡性競爭,從而使市場環境得到改善,使整個行業處于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軌道上,一起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像某些行業,由于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崩潰。所以墨子的“兼愛”管理思想對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達到和諧也有現實意義。
日本的管理學家池田大作認為:“墨子的愛比孔子的愛更為現代人所需要。”而美國的管理學家威廉?大內在其Z理論中所推崇的日本企業管理,也正是墨子這一思想的再現與復活。所以說墨子是人本管理和幸福管理的鼻祖!驹瓨祟}:墨子——幸福管理的鼻祖】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企業黨建參考報 作者:段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