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角 張蘭珍
2012/5/25 17:46:4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張蘭珍
來自———南陽市曲劇團曲劇《驚蟄》女主角
她留給藝術節的聲音:
“進七藝節,這一步一步走得真難。可是,咱們留下腳印了。”
曲劇是什么劇?河南省南陽市曲劇團《驚蟄》新聞發布會上,聽得記者這樣問,女主角張蘭珍爽快地站起來,給大伙現場來了一段,是曲劇名段《風雪配》———哎呀,很通俗易懂嘛!
“曲劇就像民歌一樣,又好聽又抒情。那部香港片《三笑》,劉歡唱的《好漢歌》,還有歌劇《紅珊瑚》———它們都用了曲調的元素。”張蘭珍很自豪地說。
藝術的普及需要契機———如果沒有七藝節這個機會,身處江南的我們還真沒聽說過曲劇。張蘭珍放歌一曲,并加以指點,才讓我們閉上了傻傻張開的嘴巴———和中國許多地方劇種一樣,曲劇有著鮮靈靈的草根背景:它本是在踩高蹺的表演中形成的說唱曲,上世紀二十年代扔掉高蹺走上了高臺,發展成一個新劇種。它那活潑可喜的民間氣息,讓它發展為豫劇之外的河南第二大劇種,尤其在南陽一帶,婦孺能詳,順口可歌。年輕的張蘭珍也是當地蠻有名氣的曲劇名角,專工閨門旦和青衣。
不過在《驚蟄》中,張蘭珍的表演卻糅合了花旦、閨門旦、青衣等多個行當。因為《驚蟄》是一出現代戲。它講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豫西某鎮,大家族的少爺與女同學相愛,父母卻騙其回家與大家閨秀桂玉娟(張蘭珍飾)成親。一個抗婚不從,一個“口嚼黃連說不出苦滋味”,結局卻出人意料———桂玉娟以“自休自身”的方式毅然結束掛著個虛名兒的婚姻,頗有新女性的果敢。
“我很喜歡桂玉娟,她集中國傳統女性美德于一身,善良寬容,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愿傷害別人。”容長臉兒、眼睛亮亮的張蘭珍一看就是個閨門旦,名字也特別好,聽上去就集中國傳統女性美德于一身。為了這出戲,張蘭珍也確實像戲中女主角那樣,做到了堅忍頑強:這出戲的高潮是桂玉娟在祠堂代“夫”叩首,助其逃出封建禮教的樊籠,張蘭珍必須以一個“跪轉”即以膝蓋撐地轉體的動作,來傳達人物的激越情感。說起那段訓練時光,張蘭珍是“想都不敢想”———盛夏,磨破的膝蓋長好又磨破,練功房的地板上血汗交融……代價是再也穿不了短裙了。
“跪轉”是蒙族舞蹈里的動作,所以張蘭珍學來不易。和很多入圍七藝節的劇目一樣,曲劇《驚蟄》也有很多藝術的創新與突破。比如它那凝重而有象征意義的舞臺,比如張蘭珍突破傳統程式,具有韻律感的表演———“學程式就是為了忘記程式,我想這也能吸引年輕人。”樸實的張蘭珍說出句有意味的話。
憑著《驚蟄》,河南曲劇第一次走進中國藝術節。張蘭珍說:“作為一個市級劇團,這一步一步走得可真難。”那些個堅實的腳印,都留在戲里了。【原標題:今日主角 張蘭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