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齊勸諫桓公止封禪
2012/5/10 17:39: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齊桓公奪取君位以后,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奮發圖強,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北伐山戎,南抑強楚,勤王平亂,經過“九合諸侯”,不斷樹立盟主威信,擴大國家軍事實力,首開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局面。
齊桓公奪取君位以后,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奮發圖強,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北伐山戎,南抑強楚,勤王平亂,經過“九合諸侯”,不斷樹立盟主威信,擴大國家軍事實力,首開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局面。
齊桓公既成霸業,躊躇滿志,認為是順天承運,功德圓滿,可比堯舜,于是在葵丘(今山東淄博境內)召集諸侯開會,希望去封禪泰山。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大業,但他認為現在封禪還為時尚早,不到時機,于是力勸桓公不要成行。他對桓公說:“陛下,傳說古代在泰山舉行封禪的帝王有72家,而據我所知是言過其實,只不過有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夏禹王、商湯王、周成王等12家。他們都是受命于天,祥瑞出現才封禪泰山的。”
桓公聽后,認為當著諸侯臣屬的面,管仲如此言語,很是讓他難堪。于是,非常生氣地對管仲道:“我北伐山戎,到了河北之境;西伐大夏,越戈壁之灘,束馬懸車,登上了卑耳之山;南平河南之地,在熊耳山上眺望江漢平原。未使兵車而會盟諸侯,如今萬民歸順,一匡天下,與以前三代受命于天的帝王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他們可以登封泰山召告天下,而獨我不能?”
管仲并沒有被齊桓公的威勢所迫而停止盡一個忠臣的職責,他深知與其正面辯論,肯定不能說服桓公,于是,他用具體的事例對桓公說:“以前帝王封禪的時候,雨順風調,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東海出比目魚,西海現比翼鳥,之后,不召而自至的祥瑞之物到處可見。如今,不僅鳳凰不來,麒麟未至,豐富的稻谷不生,而且蓬蒿藜莠昌茂,兇猛惡劣的鴟梟時常出現,國家尚不鞏固,人民尚不富足,祥瑞尚未出現,難道現在就是封禪的時機嗎?”
齊桓公聽罷,無言以對,于是收回成命,放棄了封禪之事。【原標題:管仲止齊桓公封禪】
來源:中華泰山網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