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趙玉芬:兩個故鄉,一樣深情

2013/7/16 15:52:59 點擊數: 【字體:

趙玉芬:兩個故鄉,一樣深情
趙玉芬近影

    海峽兩岸都是故鄉

  人們耳熟能詳的臺灣歌曲《橄欖樹》中有句歌詞:“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當我見到中科院院士趙玉芬教授的時候,心中不禁浮現出這首感人的歌曲。趙玉芬女士1948年出生在大陸,1949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她被父母帶到了臺灣。趙玉芬的老家在河南淇縣,她說,小時候媽媽常常給她講家鄉那條清澈的淇河和岸邊密密的楊樹林,還有遠在故鄉多年未見的外祖父母。年輕的趙玉芬的心里有一個愿望:有機會一定要回河南淇縣去看看外祖父母。

  1971年她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專業的研究生。拿到入學通知書時,家境貧寒的她卻因沒有足夠的錢買機票而為難。有人給她出了一個主意,用美國大學的獎學金證書作證明,向航空公司賒錢買機票,以后每月償還航空公司30美元。臨別時,母親含著眼淚對她說:“媽媽養了你20多年,你這一走是不是就不回來了?”她安慰母親說:“我一定會回來的。”然而,人生的許多景況是無法預測的。1978年她從美國去河南淇縣探望外祖父母,臺灣當局因此禁止她回到臺灣。“我的故鄉在遠方”,又成了趙玉芬對母親思念的寄托。而當1996年趙玉芬功成名就再次回到臺灣,已是離臺25年以后,母親已不在人世。1971年與母親的惜別,竟成了天人永隔的最后訣別。

  回到大陸開創事業

  趙玉芬剛到美國的時候,楊振寧教授回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作了一次有關中國見聞的演講。他介紹了祖國的情況,談到了大陸的科學家還在進行著科學研究工作,還介紹中國的最新考古發現,展示了一枚出土的銅鏡。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1972年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美國,來到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趙玉芬作為臺灣留學生的代表向中國生物學家貝時璋教授獻花。趙玉芬經過幾年時間多方打聽和聯系,在1978年終于得到了老家河南淇縣的消息,與外祖父母取得了聯系。這一年的夏天,趙玉芬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時年90多歲的外公是前清的秀才,見到外孫女回來高興得當場揮毫潑墨。憶起那時的歷歷往事,趙玉芬說:“我突然之間有了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以前在臺灣,我對自己來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誰都很茫然。沒有根,人好飄浮啊”

  這次的故鄉之行,改變了她的人生之路。她訪問了北京、上海、天津的化學研究機構,發現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當得知趙玉芬1975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并正在紐約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時,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所長柳大綱先生熱情地對她說:“歡迎你到我們這里來工作。”

  1979年,趙玉芬告別了紐約大學的博士后導師夏皮洛教授,回到了祖國,成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1986年,她的研究論文《有機磷試劑在合成雜環化合物中的應用》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趙玉芬轉赴北京清華大學任教授。1990年,她的研究成果《N—磷酰化氨基酸的新性質》獲中科院三等獎。1991年,趙玉芬以大量實驗結果和嚴密的理論證明,氨基酸和磷的化合物——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種子,并提出磷元素是生命活動的調控中心的學說,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1991年趙玉芬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成為當時中科院最年輕的女院士。1993年趙玉芬任清華大學有機磷開放實驗室主任,并于當年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995年,趙玉芬當選為俄羅斯國際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由于眷戀著臺灣那溫暖濕潤的氣候,趙玉芬來到了與臺灣有著相同氣候條件的福建廈門,任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促進兩岸學術和親情交流

  回到大陸多年來,趙玉芬一直希望能為海峽兩岸的同胞做點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2002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趙玉芬提出以廈門市為中心,建設“海峽化學生物科技帶”的提案。提案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以及臺灣化學生物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和響應。

  趙玉芬認為,福建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多數是從事化學生物研究的。福州的微生物技術走在全國的前列,廈門大學有化學化工學院這樣一流的學科群體,有生命科學、海洋科學、醫學科學等生物科技資源。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臺灣也擁有一批化學生物領域里的科研精英,有豐厚的科技、產業、資金資源。如能很好地利用廈門的地域優勢,將兩岸的科研力量團結起來,吸引投資,帶動產業,就能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并促進東南沿海經濟和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

  在各界的支持下,這一構想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趙玉芬向福建省和教育部申辦了兩個有關化學生物及醫藥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培養著一批化學生物領域的博士和碩士科研人才;承擔了福建省環境保護和藥物開發及抗病毒抗腫瘤藥物設計研究等兩個重點科研項目。趙玉芬帶領她在廈門大學的科研小組經過3年的攻關,成功地完成了生物醫藥——“丙谷二肽”合成的中試過程,為這一全新的合成方法申請了中國和國際專利,并以該項目為核心技術注冊成立了“廈門廈大肽谷藥業有限公司”,全力推進該項目的產業化進程。丙谷二肽是一種營養藥物,對處于生命危急時刻的病人起著重要作用,及時補充丙谷二肽,可以顯著縮短病人治療和恢復的時間。丙谷二肽在歐美等國已經普遍應用,而目前在中國只能依靠進口,價格昂貴。趙玉芬研制成功的新的合成方法,其市場價值不可限量。

  1996年以來,趙玉芬多次回到臺灣,憑借師生和學術的聯系,促成了廈門大學與臺灣東海大學、成功大學結為姐妹學校;并成功地舉辦了4屆“海峽化學生物學生物技術與醫藥發展研討會”。今年4月,第四屆“海峽化學生物學生物技術與醫藥發展研討會”召開,吸引了臺灣產業界參加,使兩岸在生物技術與醫藥方面的合作又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趙玉芬小傳

  1948年在大陸出生,1949年隨父母去臺灣。1971年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1975年獲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79年回到大陸,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88年至2004年,任北京清華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2000年起任廈門大學教授。1988年以來,任第七屆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標題:趙玉芬:兩個故鄉,一樣深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年07月2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