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莊園見證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
2012/8/1 11:59: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康百萬莊園位于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始建于四百年前?导耶敃r可謂富甲一方,方圓幾十公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隨著家族財富的積累,康家在原有莊園基礎上進行擴建,將房舍蓋到了山頂,從而構成了這個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城堡。它既沒有西方城堡那高聳的塔樓,也沒有吱吱呀呀的吊橋,有的只是一片宏偉壯麗的城樓、院落。遠遠望去,樓房林立,氣勢磅礴。
一段歷史的見證
推開厚重的豪宅大門,走進幽暗的青石門洞,冬日的寒風吹醒四百年塵封的記憶。一個壁壘森嚴、庭院深深的封建大莊園,就這樣裹著重重門鎖,出現在眼前。青磚灰瓦,仍依稀可辨當年巨賈豪宅之氣度;雕梁畫棟,更掩蓋不住昔日富麗堂皇之繁華。它見證了一個家族近二十代的興衰榮辱,也記錄下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風雨滄桑。
一座藝術的宮殿
穿越三十余米長的門洞而上,就是整個莊園的核心部分——寨上住宅區——金谷寨一片空曠的廣場,把寨上分為南北兩大院。這里背依邙山,面臨洛水,隨形就勢,居高臨下。南大院座西向東,北大院座北面南,南北兩院相互呼應,各具特點,自成系統。東面是臨街筑起的十幾米高的寨墻,城垛連綿環繞。整體建筑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和精華。
金谷寨無疑是康百萬莊園的標志性建筑。青磚構筑的高大寨墻,迂回近千米,把整個寨上區封閉成了一個堅固的城堡。俯瞰四周,到處是深溝巨壑,形成一種易守難攻的態勢。拾級而上,進入北大院。北大院是康家歷代子孫的居住區,從東向西,依次由“花樓重輝”、“秀芝亭”、“克慎厥猷”、“知所止”、“芝蘭茂”五個院落組成。除最西端的“芝蘭茂”外,其余四院均有高大的門樓,與外廣場相通。整座建筑既顯園林之靈秀,又見官府之莊重,既具北土之渾厚持重,又兼南風之精巧雅致,堪稱18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特別是19世紀60年代,成為聞名全國的三大莊園之首。
圍繞著寨上住宅區,在方圓一公里的范圍內,靠山筑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墻,錯落分布著書院、金谷寨、祠堂、作坊區等19個風格各異的建筑群,共同組成了一個布局嚴謹、等級森嚴、功能齊全而又龐大的農工商基地。
而康百萬莊園另一特點就是無處不在的匾額、碑刻,它們所洋溢出的濃郁封建文化氣息,充分顯示出主人的身份與品位,也是這座莊園與其他地主家院不同的獨到之處。這些匾刻,或懸掛門頭、或嵌于廊柱、或文字飛揚、或圖文并茂,幾乎達到了門門有匾的程度。在北大院正中的堂屋中高懸的“留余”匾更是莊園中的千匾之王。金黃色的書卷型匾體,在全國也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至于耗費一千七百多個工日的楠木頂子床,一百零八件餐具的滿漢全席,鑲嵌紅綠寶石的七星龍泉劍,則早已成為遐邇聞名的鎮園之寶了。
在一個個古色古香的院落中穿行,還有一大特色你不得不看,那就是莊園內的石雕、木雕與磚雕了。康百萬莊園中,有多如繁星的雕刻,絕對是雕刻藝術的寶庫。
莊園中藝術成就最高的要數石雕了,形形色色的石雕不僅裝飾著豪華的院落、門廳,更加傳達著康氏家族為人處世的態度,治世發家的哲學。大部分石雕都以門墩的形式出現,無數的門墩被雕刻得活靈活現。它們當中,有的刻著一幅耕讀傳家;有的刻著一幅求師圖,目的是提醒子孫勿忘尊師重道。
除了石雕,莊園中的木雕也是一絕,在游覽寨上院幾個門樓時,你會發現門樓上獨特的雕刻,一幅幅精美的“百子送福”圖,竟然都是木頭鏤空雕刻而成的。看著這些雕刻作品,似乎又看到了這座古老莊園的另一面。精致、考究成了它的又一處獨特的文明。
一個家族的歷史
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以利逐四海。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18世紀康庭蘭,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財富無以計數。
據當地人講,康百萬并不是指康家的某一個人,而是對康家歷代傳人的通稱。從明初,康家始祖康守信隨同母親從山西遷居至此算起,直到六世康紹敬任山東東昌府大使之時,康家的創基立業才算真正開始。到了明末清初,康惠之子康大勇毅然放棄功名,打破“仕不經商”的傳統世俗觀念,船行江淮,地連魯陜,從而奠定了“康百萬”的名聲身價。到了十四世康應魁這一代,利用清廷鎮壓農民起義之機,官商聯盟,暴斂橫財。與此同時,大興土木,開山擴宅,這才有了今天康百萬莊園的規模,康家也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無奈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到了十七世康鴻猷,社會動蕩,戰亂頻仍,雖然仍得以欽賜御封,但與曾經的輝煌相比已是大河落日,回光返照了。而康氏家族真正的沒落是在民國二十三年暮春的某一天,十八世康子昭因面對無法挽回的繁華與無力阻擋的歷史潮流,無可奈何地將槍管對準了自己,隨著一聲沉悶的槍響,康家第十八代傳人以自己的生命宣告了一段輝煌的徹底終結。(原標題:康百萬莊園見證一個家族榮辱興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長春日報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