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產總經理郭振甫認為,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已經公布,總體來講有5.6%的增長率,但此前中國市場一般是兩位數甚至30%增長率,但這一季度增長比較緩慢。中國汽車銷售需求已經提前釋放,可能在以后未來幾年轉入另一種汽車消費市場,應該會進入一個沉淀期。
網易汽車4月20日報道 前不久,鄭州日產公布未來五年中期事業計劃:鄭州日產未來幾年的年產銷量規模將達到35-40萬輛,其中皮卡、CDV、SUV三個系列全部達到10萬輛規模,今后鄭州日產將依托東風的技術優勢打造一個國家級的LCV研發中心。鄭州日產將以中牟工廠改革為切入點,實施全面的改革,并且將繼續推動大宗+大眾的雙營銷模式。
鄭州日產總經理郭振甫
在上海車展期間,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甫接受了網易汽車的簡短專訪。他說,因“產能一直不足”,鄭州日產工程的改造已經列入計劃,現在前期工作已經開始了,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度左右,初步改造應該會完成,那時20萬輛的產能就可達成。
以下為訪談實錄:
網易汽車:今年一季度微面的市場明顯放緩,那么作為一款微面和MPV之間的車型,NV200銷量如何?對于二季度以及全年的市場你是如何看待的?
郭振甫: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已經公布,總體來講有5.6%的增長率,中國市場習慣兩位數甚至30%增長率,個人覺得增長是比較緩慢的,但是這個市場還是比較正常。無論是前期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是中國那么多的刺激政策也好,整體來講,一些惠民工程的政策刺激,包括銷售需求的提前釋放,可能在以后未來幾年帶來另一種汽車消費市場,應該會進入一個沉淀期。
另外一個角度,汽車市場的需求依托于國家經濟的調整而變化,包括現在提高準備金率,減少流動性,跟這個也是有關系的,而且GDP增長速度,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調整期,這個調整期肯定體現在增長率方面,可能就是一種減緩,我們希望是8%,現在是9.8%,還是很高的數字,這樣的話造成需求放緩這也是正常的。借助這樣的趨勢,微面都有這樣的趨勢,這是正常的。
針對鄭州日產兩款車型帥客和NV200來講,由于都是剛剛投放市場,而且總體來講,市場知名度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鋪墊,但是因為產品本身的性能價格比是很高的,而且定位宜商宜乘,我們希望這兩款車都是微客的升級車型必然選擇,所以這兩個車型對于一季度鄭州日產來講是增長的趨勢,而且這種增長會在二三季度體現越來越明顯,這也是產品本身,盡管總體趨勢是趨緩的,但是換代的需求是強勁的。今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帥客跟NV200需求增長量會更加迅速地體現出來。
網易汽車:鄭州日產未來幾年要達到40萬輛的銷量目標,在產能方面有什么規劃?
郭振甫:鄭州日產產能一直處于不足的狀態,確實一直在挖掘能力,同時鄭州日產工程的改造已經列入計劃,現在前期工作已經開始了,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度左右,初步改造應該會形成,20萬輛的能力就可以完全形成。
網易汽車:鄭州日產在新能源車型上面有什么市場規劃?
郭振甫:鄭州日產致力于新能源汽車,從很早就開始了,新能源是每一個汽車廠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關于新能源,鄭州日產在原有的車型上展開,像是皮卡、奧丁,原先是率先進行引證獲得國家電動資質認證的也是這兩款,當時是基于國家電網合作的車型。
目前來講,我們有幾款電動車已經運行接近10萬公里了,而且我們所有生產的電動車都是實際銷售過的,而且都是在具體的運轉過程當中。這次帥客電動車也是基于現有的車型做的改動。去年4月份,也有25臺新能源汽車,就在鄭州市進行試運行,皮卡和SUV的電動車,主體是在國家電網公司不同的區域分公司進行試運行,也為將來建立充電站設計參數。
網易汽車:鄭州日產施行東風和日產雙品牌合作,而且“合資自主”不斷將產品線往下延伸。你認為,現在自主品牌生產環境比以前好了,還是更加差?
郭振甫:看到過一些數據方面的分析,日本是用大概50年的時間,他們在自主品牌達到90%-95%,其他國家都有類似的情況。從比較長的時間段來看,自主品牌在市場份額獲取優勢地位,是可以肯定的,在中國也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是比較長的,局限在某一個時間段里面,自主品牌有所起伏,我覺得也應該是正常的。這里面要分幾個方面去看,因為在自主品牌發展的初期,由于技術、質量等方面還沒有到一定的程度,在傳統認識里面會把自主品牌質量比較低、價格比較低會連在一起,但是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企業各個方面,包括企業本身的努力,包括整個產業鏈整體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自主品牌已經到了一種非常好的趨勢,上升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針對鄭州日產自主品牌來講,鄭州日產這個企業也是和NISSAN合資的,在開發、企劃、設計、制造,包括質量體系、服務網絡、銷售網絡,肯定是非常有效的吸收了NISSAN先進的東西,而且把它融入用到了東風品牌上,所以鄭州日產推出的東風品牌,不論是壽命還是價格都是非常好的,市場投占率也是非常好,非常大的程度上滿足了用戶不同程度的需要,這種滿足度,隨著帥客的推出之后,這種滿足感會越來越明顯。大家還是要堅定信心自主品牌的發展前景應該是非常光明的,媒體也要積極呼吁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