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酈食其,最后的說客
2014/12/4 16:51: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史記》讀到“世家”與“列傳”時,閱讀觀感已明顯有了變化。談到春秋戰國,常見奇崛之計謀,謀士們縱三寸不爛之舌,于數國間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到了漢朝建立之后,再也見不到酣暢淋漓、縱橫捭闔的說辭了——天下的主子只剩下一個了,你游說誰呢?
酈食其大概是最后一個著名的說客了。
酈食其曾經建議劉邦襲擊陳留,搶得秦朝的積粟;又去游說秦將,讓劉邦可趁機攻襲武關。他最威武的成就是,游說齊王田廣,田廣本來已叛楚,聽從了酈生之言,準備與漢和,共擊項羽。本來,這應當是這位說客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了:韓信當了幾年大將,帶著數萬人,打了一年多,終于攻下了趙國五十余座城;而酈生,只是倚著車軾說了幾句話,就勸降了齊國七十余座城!
如若順著春秋戰國時的邏輯,這位新的張儀蘇秦,將是漢帝國最濃墨重彩的開國功臣之一了。
然而沒有。韓信聽從范陽辯士蒯通的話,要和酈生搶功,繼續進攻準備投降的齊國。齊王田廣以為酈生在騙自己,便把酈生烹煮了。更倒霉的是,劉邦建國以后,為了勸降齊相田橫,禁止酈食其的弟弟、大將酈商找田氏的麻煩,否則就族滅。田橫并沒有因此誘來,酈家的尊嚴卻被蹂躪得像擦腳布。
沒有人記得酈食其這個倒霉蛋。韓信的光榮與罪愆里,無一人提到酈食其的冤魂;對田橫的英烈的歌頌中,誰還會計較他們愚蠢地錯殺過一個出色的謀臣呢?
時不同,勢亦不同。我想,說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說客的基礎,是建立在諸侯林立,游士們既有流動性又有自主性,靠著計謀在幾個國家之家維持某種平衡結構,并獲利的。說客沒有忠誠這個概念,他們天然地與君主集權體制對立。然而,在已經跨入大一統的專制時代之后,說客的做法已經沒有買家了;時代的要求是,強權、武力、統一。韓信的強兵壓陣,瞬間就把靠舌頭謀生的酈食其碾得扁扁的。這就是象征。
你還想周游列國,四出游說獲利嗎?做夢吧,嚴密的戶籍什伍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又有嚴密的法律,不得隨意脫籍流動,你連走都走不了,活命尚且仰賴君主,又何來獨立的利益獨立的人格?
由此,漢走上了大一統的路,徹底地告別了戰國。(侯虹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京報(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