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白居易和他的草堂十景

2012/5/11 15:56:02 點擊數: 【字體:

       
    白居易既是名播中外的大詩人,還是一位情趣高遠的園林藝術大師。他的詩文以園林意象為題材的不可勝數,反映出白居易對自然風物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獨特鑒賞力,早已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文人園林的理論基礎。白居易貶官江州期間曾在廬山北麓香爐峰下建草堂隱居,并親自參與了草堂的選址、設計和營造。廬山草堂是白居易主持營建的四處私園中情感投入最多的一處,也是白居易園林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現。他還專門撰寫了《廬山草堂記》一文,這篇著名的文章至今仍然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典范之作。這里選取白居易廬山草堂十處園景,對白居易園林思想作扼要闡釋。

    一景曰“洗耳飛泉”。白詩《香爐峰下新置草堂》云:“何以洗我耳?屋頭落飛泉。何以凈我眼?砌下生白蓮。”此景典出“許由洗耳”,是白居易隱逸思想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唐時隱逸成為風尚,許多文人造園隱居,促進了中國園林的發展。白居易把作為文人的性格稟賦與造園理水的技法相結合,創造了“洗耳飛泉”之景,在文人園林中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二景曰“清泉繞舍”。堂東瀑布之水,匯而成溪,繞舍而行,形成“清泉繞舍”之景。白詩《別草堂三絕句》云:“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這種“流水周于舍下”的設計曲折有致,顯示出清源脈脈,疏水無盡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完美結合,體現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園林特點。白居易最愛此景,寫詩云“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
  
    三景曰“方塘幽趣”。白詩云“淙淙三峽水,浩浩萬頃陂;未如新塘上,微風動漣漪。”白居易在該詩題記中說:“草堂前新開一池,養魚種荷,日有幽趣。”該池承繞舍之水,完成了草堂水景系統,與一、二景共同組成了白居易廬山草堂作為山水園林的骨架。
  
    四景曰“石澗長松”。一條小溪去草堂西南僅百米,落差大處,白居易名曰“石澗”,今人稱為“桃花溪”。《草堂記》載:“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衫,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魏晉以來,文人詩畫多用林木花卉比喻君子之德,白居易珍愛松樹,曾親自栽種,松樹的虬枝古干,身居澗底而堅貞挺拔,正是白居易品格的最好象征。
  
    五景曰“日曬紅紗”。此景出自草堂東面的山枇杷林。白詩《山枇杷》云:“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火樹風來翻絳艷,瓊樹日出曬紅紗。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日曬紅紗”視覺之美在白居易草堂園林中獨樹一幟。
  
    六景曰“藥圃茶園”。草堂往西南里許,有平地數頃,今為茶園,白詩中“藥圃茶園”當屬此處。草堂初成,白居易題詩東壁云:“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游。”此時白居易雖有官俸養身,然而宦海兇險沉浮無定,白居易拓荒或購買這塊地留作產業,為“終老于斯”作好了物質準備。
  
    七景曰“山僧清影”。白居易一生與佛教淵源頗深,廬山草堂的選址與山北佛寺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聯。草堂緊鄰遺愛寺,東西林寺亦舉目可望。草堂南門鋪白石為出入道與數百米之外的慧遠路相接。慧遠路相傳為慧遠大師修建,是東林寺通往廬山山頂大林寺最近便的通道,當年僧俗來往頻繁。白居易在《與微之書》中道:“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此景畫意高致,可入妙品,體現出白居易草堂選址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并重的思想。
  
    八景曰“東巖吟詩”。白詩《山中獨吟》云:“自為江上客,半載山中住。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草堂往東,山勢起伏增大,崖壑間巖路通幽,人跡少至,白居易時常到此吟詠新詩。
  
    九景曰“撥簾看雪”。把自然風景和人工物象協調融糅,詩情畫意奔涌而出,讓此景成為白居易廬山草堂園林之經典。
  
    十景曰“三然書堂”。草堂作為園林建筑主體,呈現出素樸簡約之美。“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書堂是白居易讀書的房間,布局陳設蘊清含素,“堂中設木塌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體現出白居易崇尚簡樸的文人情懷。《草堂記》云“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書堂名冠“三然”取意于此。“頹然”即疏慢不拘禮法,“嗒然”取嗒然若失之意。是頹然嗎?是嗒然嗎?白居易自我否認了這兩種感受,結果卻是“不知其然而然”,此時的白居易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恐怕就是陶淵明當年所說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吧。【原標題:白居易草堂十景】

    來源:九江新聞網    作者:聶建華  時間:2009-06-19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