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香山居士白居易簡單而不平凡的一生

2012/5/11 16:18:46 點擊數: 【字體:

  
       香山居士白居易簡單而不平凡的一生


    斗轉星移,追昔撫今。我們懷念和崇敬生活在渭南這塊土地上的先賢。白居易是我國唐代中期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他被尊為下邽三賢之一,不只因為他一生勤于詩歌創作,成就輝煌,影響深遠,更重要的是他為官政績卓著,廉潔自愛,親民愛民,事跡感人,受到后人的推崇。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醉吟先生”,又稱“香山居士”。據《舊唐書•白居易傳》記載,從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溫起,把家遷到了華州下邽縣下邑里(后來白居易一系定居在下邽縣義津鄉金氏村,即現在的臨渭區信義鄉上太莊村西南約一里處)。白居易大歷七年(772)正月二十日生于其父白季庚為官時的鄭州新鄭縣(今河南省新鄭縣)東郭宅。他的少年時代,正是“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興盛到衰敗的時期,政治腐敗,僧道盛行,戰亂頻繁,藩鎮割據,階級矛盾日益加深和尖銳。這一時期,白居易一直因避難游于越中(今浙江一帶),生活困苦,顛沛流離。這種對時代苦難的親身經歷,對他后來為官從政,親民愛民是有很大作用的。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32歲,參加了“拔萃科”的考試,入甲等,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白居易進入仕途后,官場中爭名奪利、嫉妒、獻媚的現象,使他大吃一驚。他直言上疏,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往往得不到采納,反而遭貶,幾經升貶,使他深刻地認識到統治階級的奸詐和腐敗。元和六年(811)四月三日,白居易的母親陳氏病逝,他遵禮丁憂,辭去官職,退居渭村3年多,與農民穿一樣的布衣,吃一樣的蔬食,親身感受到農民的沉重負擔和他們樸實、善良的品質。
       
    元和九年(814),白居易丁憂期已滿,皇帝詔他再度入朝,他懷著極度矛盾的心情回到長安,皇帝授他左贊善大夫職務。這是一個專門倍伴太子讀書的閑官。第二年,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密派中岳寺僧人,刺殺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難以坐視,即刻上疏請捕殺刺客。白居易的忠直敢言,早已使朝廷一些權貴懷恨在心,他們借口白居易不是諫官越位上書與法制不合,唐憲宗聽信了這些話,便把白居易貶為江州(治所在潯陽縣——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說:“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雜感》)他只得滿懷凄楚地到江州去。
       
    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轉升為忠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忠縣)刺史,到任后,他作了三年施政計劃,干了不少實事,寬刑獄、均稅賦、開山路、植樹木,使交通不便,物流不暢,貧窮落后的忠州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新景象。在忠州兩年時間,他便奉調回長安,當他離開忠州時,忠州已是“綠陰斜景轉,芳氣微風度”(《步東坡》)了。
       
    元和十五年(820)夏,白居易自忠州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不久他又升任主客郎中知制誥。這時弟弟白行簡也亦召回長安授拾遺官,每日清晨兩人一同騎馬入閣早朝。這種兄弟同列近臣是很難得的榮譽。白居易上書論事認真負責,盡職盡責,卻得不到權豪們的認可和采納,憂國憂民的抱負難以實現,又恐陷入朋黨相互傾軋的漩渦,便決定離開長安,上書請求外任。
       
    長慶二年(822),白居易調任杭州刺史。到任后就遇到城區市民吃水困難和錢塘江洪水泛濫等棘手問題需要解決,他通過實際走訪、察看,決定實施疏浚城中六井工程和增修湖堤水利工程,這些工程建成后,既解決了城區市民吃水問題,又為泄洪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還可引水灌溉良田千頃,使當地莊稼旱澇保收。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便把湖上的白沙堤叫做“白公堤”。
       
    長慶四年(824),白居易任期已滿,他在離開杭州時,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俸祿中相當一部分留給了杭州府,作為公用經費的補充,使用了50余年。難怪他辭別杭州臨行時,百姓沿河而立,攔路相送,難舍難分,不肯離去。白居易很受感動,想到自己在郡3年究竟給人民做了什么呢?“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別州民》)。從事實上看,白居易給杭州人民留下的何止一湖水。他把自己的俸錢留作公用,實際上是把自己的口中食、身上衣留給了當地人民,難怪老百姓對他有這樣濃厚的感情和發自內心的崇敬。
       
    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三月四日,白居易受詔改任蘇州刺史。上任后他又結合蘇州的實際提出:“候病須通脈,防流要塞津。救煩元若靜,補拙莫如勤。……”的施政方針,總是想盡力為人民多做一些實事、好事。他主政期間,修建了從閶門(蘇州城門)到虎丘的道路(后來的山塘路,又稱白公堤),以利游人。堤下是一道寬渠,直通運河。渠至虎丘,又繞山麓一周,堤上栽桃李,渠內種蓮荷,春夏秋三季,紅男綠女,游人如織。
       
    寶歷二年(826)九月,白居易因眼病久,免郡事休官,請了長假。臨行一日,河岸上歡送的百姓扶老攜幼,對這位廉潔愛民的刺史依依不舍,隨行了十多里。次年春,他回到洛陽,不久任秘書監,復居長安新昌里宅。冬,又奉使洛陽。第二年春,又從洛陽返回長安,任刑部待郎。就這樣朝升暮黜,往返長安洛陽之間。
       
    會昌二年(842),他以刑部尚書致仕,給半俸,脫去官累。他一生雖居官近40年,都以清廉自守,積俸無多,盡管如此,在他73歲那年,還盡力所及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洛陽 龍門潭的南面,有一段水路,叫做“八節灘”、“九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灘,阻礙著舟楫上下的去路。往來船只經此,常有觸石遇險,在大寒之月,舟人也要赤足下水推拉渡筏,常是“饑凍有聲,聞于終夜。”聽到這種聲音,他總是很難過,于是他便在這年傾自己資財,開鑿了龍門石灘。白居易晚年還是壯心不已,兼濟人民,盡一切可能,抓住一切機會來做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到了會昌六年(846),白居易身體每況愈下,臥病不起。八月,這位一生親民愛民的偉大詩人,為民請命不懼權豪的清官廉吏便與世長辭了,時年75歲。朝廷贈他右仆射銜。白居易晚年多次提出把他葬于故里,當他把所有積蓄都花在龍門河灘上,便無力回歸故里。十一月,葬于洛陽龍門。
       
    白居易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位皇帝,前后歷官二十任,自校書郎始,以刑部尚書致任,他自始至終信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原則,官場上不為權貴所屈,不為黨爭所累,始終保持自己的清白品行。在京城為言官,他是諍臣;在地方主政,他是親民、愛民、憂民、為民的清官。這在當時那個社會,實屬鳳毛麟角。
       
    歷史是人民寫的,大凡為人民作過貢獻的人,不論他生在何時代、何地方,人民都會紀念他,敬仰他。他在杭州任上,決策修的湖堤,百姓改名叫“白公堤”。洛陽人民在龍門東山修了白園。家鄉人民把他尊為下邽三大賢人之一,并在縣城修了景賢書院(今臨渭區下吉中學),書院門前的路命名為“金氏坡”,書院的供養田所在村也更名為景賢村(今臨渭區憑信鄉景賢村)。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市、區歷屆政府對發掘、研究白居易等先賢的事跡十分重視,先后成立了“白居易研究會”、“樂天詩社”、“白居易唐文化研究會”,陸續出版了《白居易研究》、《論說白居易》、《白居易與下邽故里》等冊子。《渭南縣志》、《渭南地區志》、《渭南市志》都專門為白居易、白行簡、白敏中立了傳。1995年,渭南地區改為渭南市,在編制城市規劃時,先后將市區有的街、路、商城、學校命名為“樂天大街”、“三賢路”、“樂天商城”、“三賢路小學”等,以示對他的紀念。【原標題:“香山居士”---白居易】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時間:2010-09-15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