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秋時,鄭國的執政者子產,姓公孫,名僑,是歷史上著名的精明強干的政治家。當時的鄭國,在如今的洛陽附近,新鄭就是鄭國的首都。鄭國不但是地處列國的中心,而且南邊的楚國和北邊的晉國,正在互相爭奪霸權,小小的鄭國,夾在兩個強大國家之間,處境相當困難;加之鄭國貴族內部的矛盾也很激烈。可是從鄭簡公時子產當政起,經過定公、獻公、聲公,幾十年間對外都能保持獨立,對內也比較穩定,這主要應歸功于子產的施政有方,尤其是用人得當。歷史上對他有較高的評價。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有一段關于子產用人的故事:
鄭國大臣子皮(即罕虎,是當時鄭國貴族的領袖)要叫一個叫尹何的人去當他的封邑的長官。子產不同意,說:“尹何年紀太輕,恐難勝此重職。”子皮堅持說:“他為人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他,也信任他,他不會違抗我。讓他去學習學習,慢慢就勝任了。”
子產說:“這樣不好。對于自己喜愛的人,更應該對他負責。現在您因為喜愛尹何,就讓他去做官,這等于把刀交給一個不會使刀的人,讓他去任意亂割,這只會害了他,而且因為他的不勝任,會有更多的人跟著受害。”
子產唯恐說服不了子皮,接著又舉例說明:“打一個比方吧,假如您現在有一匹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會交給一個不懂得裁剪衣服的人,叫他去學習裁剪。國家領土、主權,是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保障。怎么能隨便交給一個年輕不懂事的人去管理?難道一座城市,一個地區,還不如您的一匹美錦重要嗎?……”
子皮聽了這番話,連連稱贊子產的遠見卓識,從此更加信任他、支持他,放心讓他去治理鄭國。
古人比喻把官職交給不稱職的人,就叫做“美錦學制”。凡不能勝任重要職務的人,而又偏讓他去干,結果壞了大事,就叫“操刀傷錦”。
《北史·魏咸陽王禧傳》說:“未能操刀而使割錦,非傷綿之尤,實授刀之責。”北魏《溫子升西河王謝太尉表》中說:“常恐操轡傾輪,操刀傷錦。”往往擔心駕馭車子而翻了車,剪裁衣料而傷了錦緞。這些說教,都是警告掌權人別讓不能勝任的人勉強任職。
子產若生于當代,一定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組織部長或人事部長。
最近以來,中央領導和組織部門反復強調,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的重要性,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考核、選拔干部的規章制度,有些地方還對任用領導干部實行提名、考核、任用的問責制。尤其在建黨88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對考核內容、程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科學嚴格的規定,更體現了民主、民意、民生的用人宗旨及目標。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頒布了不少很好的制度、規則等,受到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歡迎與支持,但這些好的規則,在相當一些地方是貫徹不力,推行不到位的。有些基層單位,總有點“山高皇帝遠”的心態,對上級的要求,只在口頭上、文件上“堅決執行”、“嚴格照辦”,而在實際操作中卻另搞一套,我行我素。所以說,在用人問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今天的“子產”,否則再完美的“經”,也會被歪嘴的和尚們念跑了調兒。【原標題:子產是優秀的“組織部長”】
來源:石獅日報 時間: 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