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來風定釣絲閑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我看破紅塵,脫離塵世,隱居山林。從此,醒與醉更加沒有時間的界限。捕魚時,我穿著綠蓑衣,戴著青色斗笠,已經習慣了披著霜露、迎著風雪。
寧靜的夜晚,沒有風,我坐在江邊垂釣,絲線浮在水面上,顯得很悠閑。江面上下都有一輪新月。千里之外,水天一色,抬起頭,看見一只孤獨的大雁在月下忽明忽暗。
朱敦儒是北宋末年的詞人,早年以清高自許,不愿做官,在故鄉洛陽過著逍遙的生活,極有聲望。北宋滅亡后,他經江西逃往兩廣,流落嶺南。南宋時曾經短暫在朝廷做官,但是因為與主戰派大臣來往被罷官。晚年被秦檜收買,再次在朝廷做官,秦檜死后朱敦儒被罷官。曾經名動天下的輕狂少年,家國破滅后熱血主戰卻被罷官,晚年又因為失節被天下人恥笑,朱敦儒的戲劇人生讓他晚年充滿了浮生若夢的虛無思想與放縱詩酒的頹廢情調。
秦檜死后,朱敦儒罷官重歸山林,過著全然的世外桃源生活,并創作了六首調寄《好事近》的漁父詞來記載這個時期的生活感受,《好事近·搖首出紅塵》是其中之一。六首調寄《好事近》的漁父詞寫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閑曠的風致。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我看破紅塵,脫離塵世,隱居山林。從此,醒與醉更加沒有時間的界限。開頭一句表明自己放棄官場生活的堅決。“搖首”二字很形象,既對“紅塵”否定,又有一種輕蔑不屑的態度。而脫離塵世,才能“醒醉更無時節”。這兩句語言明快質樸,有一種超脫塵世的輕快感覺。
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捕魚時,我穿著綠蓑衣,戴著青色斗笠,已經習慣了披著霜露、迎著風雪。接下來兩句寫漁父生活,借用了張志和《漁父》詞和柳宗元《江雪》詩的意境。張志和《漁父》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悠閑而浪漫,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冰冷而孤獨。詞人朱敦儒欣賞張志和的悠閑,又以恬淡自適的態度去習慣柳宗元的孤獨。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寧靜的夜晚,沒有風,我坐在江邊垂釣,絲線浮在水面上,顯得很悠閑。江面上下都有一輪新月。五六句繼續描寫詞人閑淡的漁父生活。江湖上也有風浪,但是“晚來風定”,新月當空,釣絲不動,水平如鏡,詞人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幅寧靜的山水畫。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千里之外,水天一色,抬起頭,看見一只孤獨的大雁在月下忽明忽暗。這幅靜態的畫面上,詞人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筆——千里外一只縹緲孤獨的大雁,隨著月光和水光忽明忽暗。縹緲孤獨的大雁也正是詞人朱敦儒的寫照。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這首詞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寫景結,用簡筆勾勒出詞人閑適生活的幾個斷面。詞中寫實與象征手法結合,意境高遠而空靈,映照出作者寧靜的心境。全篇由情入景,由靜入動,由整體描寫入細節刻劃,在藝術上頗有精到之處。【原標題:朱敦儒《好事近·搖首出紅塵》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