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擅長斷案
由于為官干練,特別是擅長斷案,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剛正不阿、執法嚴明,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懲奸除惡的“大法官”。后人廣為流傳的狄仁杰破案故事,多是根據狄仁杰這個時候的事跡改編而來的。
676年,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二人殺死。狄仁杰上奏,說二人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殺則為不孝。”狄仁杰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顏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今以一株柏殺二將軍,后代謂陛下為何如矣?此臣不敢奉詔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見釋之于地下故也。”狄仁杰終于迫使唐高宗改變主意,赦免了權善才和范懷義的死罪。
武則天最敬畏的“國老”
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晉升為宰相。武周朝共用過宰相75人,其中有姚崇、裴炎、狄仁杰等,而武則天最倚重的宰相當屬狄仁杰。
狄仁杰剛正不阿、愛護百姓,武則天對他非常信賴,常常稱呼他為“國老”,而不叫他的名字。狄仁杰有時候會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與武則天爭辯,而武則天“每屈意從之”。
武則天外出游玩,常會讓狄仁杰伴其左右。有一次,狄仁杰陪武則天游玩,忽然一陣大風把他的帽子吹掉,坐騎受到驚嚇,向前奔跑。武則天趕緊命太子李顯追上去拉住馬韁。讓太子去給一個臣子拉住馬韁,足見武則天對狄仁杰的厚愛。
由于一生操勞,晚年的狄仁杰身體很虛弱,多次向武則天提出告老還鄉,武則天都不允許。狄仁杰每次進宮,武則天總是免他下跪叩頭。武則天還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則天聽到這一消息后,哭著說:“朝堂空也!”狄仁杰病逝后,武則天追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繼位后又追封之為梁國公!驹瓨祟}:歷史上真實的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