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三國風云人物之逆骨魏延
2012/4/20 10:53: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其實,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是有原因的。蜀漢國小民少,兵員不多,經不起大的損失。諸葛亮一生用兵小心謹慎,魏延之計太“懸危”,而且也低估了對手,如果夏侯楙閉關拒戰,以逸待勞,后果將不堪設想。諸葛亮在把握不大的情況下,是不會讓將士去無謂犧牲的。從中可見,魏延是一個富于智謀的將才。但是畢竟此奇謀沒有得以實踐,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后人也只能對其評價分析一番。
關于魏延之死,《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記載:“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晉書•宣帝紀》也記載:“亮部將楊儀、魏延爭權,儀斬延,并其眾。”可見魏延并不是因為叛變了蜀漢而被殺,而是因為他和楊儀的爭權奪利的內訌而引發的不幸后果。
魏延和楊儀的不和,由來已久。魏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達到了“相憎惡,每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三國志•蜀書•費祎傳》)。連孫權也聽說了此事,對前來出使東吳的費祎說:“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于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三國志•蜀書•董允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諸葛亮對他們二人的態度是:“亮深惜儀之才干,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三國志•蜀書•楊儀傳》)費祎也對他倆做了大量的調節工作:“祎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三國志•蜀書•費祎傳》)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善二人的關系。
諸葛亮病重時,“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這里并沒有記載諸葛亮預料到魏延會造反以及授予馬岱、楊儀等人錦囊妙計的情節。諸葛亮沒有召來魏延一同安排后事,并讓他斷后,一方面是考慮到魏延性格驕傲、桀驁不馴、任性而行的缺點,他之前就曾屢次建議出奇兵,自己未采納其言,他就常說:“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現在自己一死,難保他不會擅自出兵,所以讓他斷后,如果不從,還有姜維作為第二道防線,大軍的撤退不會受到影響;一方面也是讓姜維夾在楊儀和魏延中間,以避免發生火并。如果諸葛亮預料到魏延會造反,就應該當即將其斬殺,以免后患,這對于一國丞相來說易如反掌,何必還委以重任,再設計一番,造成蜀軍內部爭亂,無謂犧牲將士生命呢?不過,諸葛亮獨獨將魏延排除在安排后事這樣的軍事會議之處,也是造成魏延悲劇的一個原因。
諸葛亮死,全軍秘不發喪,楊儀派費祎去探聽魏延的態度,當魏延得知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和對他的部署安排后,說道:“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這番話并不能證明他有反心,反而說明了他克復中原、盡忠蜀漢的決心和勇氣,當然也表現了他和楊儀的一貫不和。第一,諸葛亮雖然去世,但北伐事業不能中斷,否則以兵臨渭水、逼近長安的十萬大軍因諸葛亮一人而撤回,放棄北伐大業,豈不是因私廢公?第二,諸葛亮死后,姜維還進行了數次北伐呢,魏延以其才其能,也具有“率諸軍擊賊”的能力和資歷。這雖然有自視甚高、對諸葛亮死后的困難估計不足的成分,但與“背叛”二字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第三,魏延的地位和威望都比楊儀高(魏延是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與諸葛亮一樣都被封侯;楊儀只是丞相府長史),諸葛亮死后,魏延認為應當由他負責統率全軍,現在卻要他聽從一向與他水火不容的楊儀的號令,他心中實在不服。但是這與“背叛”根本不能畫等號。
如果魏延當時真的要背叛蜀漢,他可以有三種選擇:其一,率領本部在前線倒戈,投降司馬懿,這是最直接而簡單的一種。其二,屯兵不動,等楊儀率大軍撤退以后,割據漢中,獨樹一幟。憑著他多年鎮守漢中的威望和實力,這也是不難辦到的。其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回成都,篡奪蜀漢政權,然后再來對付楊儀一軍,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魏延并沒有選擇其中任何一條路,他僅僅主張由楊儀等人護喪還葬,而由他率軍繼續北伐,不要“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其心洞然可見,哪里要反叛呢?
當時費祎還和魏延“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即二人共同重新商量了治喪步驟,由誰留守,由誰繼續北伐,兩人還共同簽名,準備向全軍傳達。費祎還假意說道:“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但是費祎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是不會背叛諸葛亮的安排而聽從魏延的,他只是尋找脫身之計,出門就馳馬而去,助楊儀整軍撤退了。等到魏延“遣人覘儀等”,才發覺上當,大軍已經“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魏延長期郁積的楊儀的不滿終于爆發了。在盛怒之中,他做出了荒唐的舉動,“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他本想不讓楊儀回成都,將其殺之,還與楊儀二人“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毫無主見的劉禪判斷不出孰是孰非,就此事詢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原標題:正品三國風云人物之逆骨魏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濟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