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北庭與岑參的邊塞詩

2012/4/19 17:42:45 點擊數: 【字體:

 
    岑參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邊塞詩人之一,一生作詩400余首,其中邊塞詩有50 余首,與北庭有關的30多首。有《岑嘉州集》傳世。

    隋代至唐朝的歷史發展中,由于邊境戰爭頻繁,疆土擴大,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日益廣泛,人們對邊塞生活漸漸關心,對邊塞的了解也日漸深入,對邊塞不僅不感到荒涼可怕,而且還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也把立功邊塞當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邊塞詩不斷增多。到盛唐時期,邊塞生活已經成為人們共同注意的主題。在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對邊塞生活深切體驗的高適和岑參。
       
    岑參祖籍江陵,生于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出生地在仙州(今河南葉縣),后遷居潁州(今河南登封縣),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岑參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做過宰相,父親岑植也曾做過仙州和晉州刺史。
        
    岑參5歲讀書,9歲開始為文。15歲時,父親逝世,家道衰落,只好依靠兄長生活。他遍覽經史,以文章著稱一時,每出一篇,人們都傳頌學習。20歲時來到長安,曾獻書闕下,希望得到唐玄宗的重視,但沒有結果。此后往返長安洛陽之間,也曾北游河朔,“蹉跎十年”。29歲時(天寶三年)考取進士,得到一個兵曹參軍的小官。

    岑參兩度遠赴邊塞。
       
    第一次出塞是在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時任安西四鎮節度使的高仙芝慕岑參詩名,舉薦其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在他的幕府中掌書記。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詩中寫道:“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恒苦,豈為妻子謀?”可見他當時的雄心,想在邊庭建立功業,施展抱負。但這次出塞并不令他滿意,天寶十年秋天,岑參回到長安。
       
    岑參二度出塞實在天寶十三年,時封常清出任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瀚海軍使,舉薦岑參為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岑參便來到北庭(今吉木薩爾縣北庭),供職于封常清幕府。次年,安史之亂爆發,封常清奉詔東歸,岑參赴輪臺任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至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東返回朝。在這段時間里,岑參詩歌創作十分豐富,大量的精彩的邊塞詩都成于此時,其中有30多首關于北庭的詩篇。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熱海行送催待御還京》、《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納涼》、《北庭貽宗學士道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或寫將士勇往直前,轉戰于揚沙飛石的雪海之上,或寫半夜行軍不畏艱難困苦,敵軍聞之膽寒,或寫幕府的清閑生活與壯志未酬的惆悵,或寫邊塞送故人,展示邊疆的壯麗風光。
       
    岑參在《北庭西郊封侯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一詩中,描寫了當時唐軍的聲威:“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棠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卻笑霍膘姚,區區徒爾為。”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中的杰出代表:“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注:吉木薩爾曾為車師后國)。”封常清出兵征討,岑參寫此詩送行,詩中用反襯手法,著力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生動的表現了唐軍軍威,突出大軍不畏艱險的精神,預示著必勝的聲勢。
       
   《白雪松武判官歸京》尤為膾炙人口:“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這首詩寫軍幕中的和平生活,寫雪景最具新奇,化凜冽為溫潤,有一種蓬勃濃郁,春意盎然的感覺。岑參詩的特點是意奇語奇,尤其是邊塞之作,新奇含蓄。他的詩句奇而壯,展現出西域風沙的猛烈,人物的豪邁,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他的詩句奇而婉,表現了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給人以清閑佼逸之感。把送別詩寫的如此婉轉,色彩鮮明,正是詩人浪漫樂觀的本色體現。

    岑參在北庭任職時間比較長,對戍邊軍旅生活,邊地自然風貌,西北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都有深刻的體驗。天寶十三年,封常清被召入朝,令岑參留在北庭,領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之職。岑參在《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中寫道:“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北庭雖然遙遠艱苦,很少有漢使到這里逗留,但是為了戍邊衛國,勤王立業,就不覺得遙遠艱苦了,充分體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岑參的詩中尚有不少真實描寫北庭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風光、壯麗景觀、軍士生活,以及各民族人民互相往來的詩作。在《北庭作》中,詩人以流暢飽滿的文思寫道:“孤城天北畔,絕域海西頭。秋雪春仍下,朝風夜不休。”詩人登北庭北樓而扶筆寫道:“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風來,日暮上北庭,殺氣凝不開。”在詩人筆下,北庭地區各族人民和睦友好,互相往來的情景是:“細管雜青絲,千杯倒接蘺。”“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北庭都護府的民俗民情,壯麗景致是:“唱歌江鳥沒,吹笛岸邊香,酒影接新月,灘聲聒夕陽。”這里的將士仰慕的是:“將軍縱博場場勝, 賭得單于貂鼠袍。”將士們對建功立業的態度及豪情壯志是:“功名只向馬上求,真是英雄一丈夫。”在北庭,詩人盼望平息戰事,維護祖國統一,   使人民過上“邊城寂無聲”的生活。面對當時情勢,詩人的人生理想是:“早知安邊計,未盡平生懷。”
       
    西域北庭為邊塞詩人提供了馳騁才華的廣闊天地,岑參也為塞外邊陲留下了永志不滅的歷史記錄。這些詩作不僅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為研究西域歷史及考證北庭地區的諸多歷史情況提供了佐證。
        
    岑參從西域回朝后,得到裴薦、杜甫等人的推薦,被任為右補闕,后轉起居舍人。因“頻上封章,指述權貴”遭貶。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曾作為天下兵馬元帥雍王李適幕府掌書記參加討伐史朝義,不久又回長安任職,代宗永泰元年出任嘉州刺史,因西蜀起亂,兩年后始赴任所。在嘉州只呆了一年左右,便罷了官,東歸不成,旅寓成都,大歷五年(公元770年)病死于成都旅舍。
       
    岑參的詩歌,富有浪漫主義,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絢麗。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邊塞詩顯奇情異彩的藝術魅力。【原標題:北庭與岑參的邊塞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昆侖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