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亞夫起初當河南太守,未曾封侯。當時著名的觀相者許負給他相面,說:“君后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于人臣無兩。其后九歲而君餓死。”周亞夫不信這話,笑著說:“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當代,亞夫何說侯乎?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示我。”許負指著他的口,說:“有縱理入口,此餓死法也。”這話是說,你臉上的豎紋直入于口,這是餓死的面相。過了三年,周亞夫之兄絳侯周勝之犯罪處死,文帝要選擇周勃之子中賢能的人,大臣都推舉周亞夫,于是封周亞夫為條侯,作為絳侯的繼承人。
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舉侵擾邊塞。文帝任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任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任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文帝親自前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都是直接馳入,將領們下馬迎送。后來到了細柳的軍營,軍中將士都披著鎧甲,執著兵器,張開弓弩,軍風嚴整。皇帝的先行官來到營門,不得進入。先行官說:“天子且至!”營門都尉說:“軍中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過了一會,文帝來到,又不得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持節詔令將軍:“吾欲勞軍。”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守衛營門的軍官對皇帝的侍衛人員說:“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文帝就讓車騎緩緩地前行。來到中軍大帳,將軍周亞夫全身武裝向文帝行禮說:“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文帝深受感動,肅然起敬。派人向周亞夫傳話:“皇帝敬勞將軍。”勞軍的儀式結束就離去。出了營門,群臣都很驚訝。文帝贊嘆地說:“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贊了好久。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了回來。文帝任周亞夫為中尉,負責京城的治安。
文帝臨死時,告戒太子劉啟說:“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去世后,周亞夫調任車騎將軍。
定吳楚叛亂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個諸侯王國發動武裝叛亂。吳王劉濞親自領兵二十萬來犯,北渡淮河,會合楚軍。先向梁國進擊,又派奇兵到崤、函之間埋伏起來,伺機行動。周亞夫以中尉的身份代行太尉的職務,奉命率領大軍東進,反擊吳楚叛軍。他先擬了個先予后取、避實擊虛的策略,向景帝請示,得到景帝的同意。
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①及大軍出發,到霸上時,有個名叫趙涉的人攔道對他說:“將軍東誅吳楚,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周亞夫當即下車,向這人行禮請教。趙涉說,吳王劉濞得知將軍領兵出發,必然伏兵于東去路線上崤山至澠池險要之處,伺機伏擊。況且兵貴神速秘密,將軍為什么不從此向右行進,走藍田、武關一線,奔向洛陽,不過相差一二日就可趕到。到了洛陽,先控制武庫,擊響戰鼓。諸侯聽到消息,會以為將軍從天而降。周亞夫采納趙涉的建議,南出武關,經南陽到達洛陽,據有洛陽武庫,搶先占了滎陽,控制敖倉,還撫慰游俠劇孟②。他派兵到崤、澠間搜索,果然捕到吳王所遣的伏兵。于是任趙涉為護軍。
吳楚聯軍“先擊梁棘壁,殺數萬人”③,圍攻梁軍于睢陽。梁王劉武請求周亞夫派兵救援。這時周亞夫曾向鄧都尉(原是周勃門客)請教破敵之策。鄧都尉說:“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不能久。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精銳攻之。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餉道。彼吳梁相敝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疲極,破吳必矣。”周亞夫說:“善。”于是確定了“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餉道”的戰策④。他帶軍向東北進至昌邑,深溝高壘而防守。梁王一再派使者來向周亞夫請求援助,周亞夫按既定策略,不發兵。梁王上書向景帝報告,景帝派使者詔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不執行詔令,仍然堅守營壘不肯出兵,而派遣弓高侯韓穨當率領輕騎兵斷絕吳軍后面的糧道,然后將大軍推進到下邑。
這時吳楚聯軍已感到進退兩難,乃回軍向下邑,要與漢軍主力決戰,多次向漢軍挑戰,周亞夫始終不出兵應戰。夜間,漢軍營中突然驚動,互相攻擊,擾亂到周亞夫帳旁。周亞夫安臥不起。過了一會,就安定了。吳軍拉到漢軍營壘的東南角,擺出在東南進攻的態勢,周亞夫卻安排在營壘的西北角加強戒備。一會兒吳軍的精銳部隊果然調到西北方發起進攻,但不能攻入。吳楚聯軍因為饑餓,不得已引軍撤退。周亞夫乘機發動精銳部隊追擊,大破吳軍。吳王劉濞丟棄自己的軍隊,帶著幾千名士兵逃跑,到了長江以南,在丹徒進行防守。楚王劉戊走投無路而“自殺”①。漢軍乘勝追擊,俘虜了大部分吳楚將士,平定了許多縣邑,并懸賞黃金千斤捉拿吳王。過了一個多月,越地民眾斬了吳王劉濞的頭前來領賞。這次用兵,前后三個月,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到這時候,將領們都承認太尉周亞夫的計謀正確,只有梁王劉武從此與周亞夫有了嫌隙。
漢軍凱旋,朝廷重新設置太尉官,正式任命周亞夫為太尉。過了五年,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二月,周亞夫升任丞相,深受皇帝的器重。
亞夫冤死
正是周亞夫任丞相時,麻煩來了。景帝想要廢掉栗太子,周亞夫不贊成,為此爭執,沒有成功。景帝因此疏遠周亞夫。梁王劉武每次進京朝見,常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這時景帝的生母竇太后要封王皇后之兄王信為侯。她對景帝說:皇后之兄王信可以封侯。景帝感到為難,說:當初先帝沒有封竇彭祖(竇太后兄子)、竇廣國(竇太后弟)為侯,我即位后才封他倆為南皮侯、章武侯,因此我不能封王信為侯。竇太后說:君主應按當時的情況辦事。我的哥哥竇長君活著的時候竟然不能封侯,死后,其子竇彭祖反而得到侯爵。我為此事深感遺憾。她說到這里,用命令的口吻說:“帝趣侯信也!(皇帝趕快封王信為侯吧!)”景帝答:“請得與丞相計之。”景帝與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他明確地表示不同意封王信為侯。景帝聽了默然不語,未封王信為侯。竇后自然記恨在心。后來,匈奴王唯徐盧等人投降漢朝,景帝打算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后來的人。周亞夫說:“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景帝說:“丞相議不可用。”否定了周亞夫的意見,封唯徐盧等人為侯。周亞夫因而稱病閑居。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就被罷免了丞相職務。
過了不久,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賞賜飲食。席上放了一大塊沒有切開的肉,又沒有放筷子。周亞夫心里不滿,就叫主管筵席的去取筷子。景帝看著發笑,說:“此非不足君所乎?(這不是沒有給你筷子嗎?)”周亞夫向景帝免冠稱謝。景帝說:“起。”周亞夫也就快步出宮,不告而別。景帝兩眼直盯著他出去,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這話的大意是,這個含恨不樂的人,終究不是我這年輕君主的臣子。
時過不久,周亞夫之子為父從工官那里購買五百具甲盾備作殉葬品。苛待雇工,不給工錢。雇工知道這是私買皇帝的器具,就上書告發周亞夫之子,這事牽連到周亞夫。景帝看了告發之書,就交給官吏查究。官吏按照告發書中所列罪狀審問周亞夫,周亞夫拒不回答。景帝惱怒,罵道:“吾不用也。”于是把周亞夫交給執法官廷尉處治。廷尉責問周亞夫說:“君侯欲反何?”周亞夫說:“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廷尉官說:“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官吏威逼他日益加重。起初,官吏去逮捕周亞夫時,周亞夫打算自殺,他的夫人加以制止,因此沒有死,才被廷尉捉了去,因絕食五天,吐血而死。封國也被廢除。時為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
周亞夫死后,景帝就封王信為蓋侯。
文景時期,法治已趨苛急。周亞夫對此頗為反感。他早年認識廷尉張釋之,知道他用法持平,“乃結為親友”。他當丞相時,屬吏趙禹聲稱“廉平”,但他覺得趙禹“賊深”,不予重用,曾說:“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后來漢武帝尚法,重用酷吏,趙禹當上了廷尉,成了文法深刻的酷吏之一。 【原標題:周亞夫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