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本非昏君 周武王炮制了他荒淫無道的謠言
2012/5/2 15:59: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首先,謠言往往都是一個新聞,新聞的特點就是引發議論的。其次,一些專家胡說的話也被人傳播,因為“專家”就是“事實”的代名詞。而有些人則是為了說服別人,有些人則是為了解放自己,抒發一下心中的不憤,另外一些傳謠的人純粹就是為了說而說了,在聊天中,不知不覺地,謠言就如同精神癌癥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里,我們想把謠言變成什么樣,謠言就是什么樣。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喜歡傳播謠言,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創造者,因為人人都喜歡創造。
這也就是為什么小道消息總容易傳播的原因。對于謠言的傳播速度,的確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來形容。之所以有這樣的傳播速度,是因為傳播者迫切想要找人交流他所得到的新聞,其次,如同感冒一樣,人們很容易被擊中,更容易交叉傳播給別人。
小道消息為什么會被人輕信,我們將在以后的章節中有所論述。但從三人成虎的這一謠言上,我們看到了小道消息之所以會被人輕信的另外一個原因:它往往與人們的生存環境相關。因為大街上有了老虎后,很多人擔心會被吃掉。倘若說,大街上來了一只鹿,那么,大家就不會太相信,即使相信,其傳播速度也明顯降低。而這也是謠言炮制者往往可以成功的原因:人們往往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物感興趣。
商朝末年,周武王準備造反,在造反之前,他把一個謠言推到了公眾面前,那就是,商紂王這個人不是什么好東西,首先,紂王聽信寵姬讒言,不祭祀祖宗,招誘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諸多罪行。
紂王這個人給天下百姓印象的確不怎么樣,在廣大群眾的印象中,此人與夏桀一樣是個昏王暴君:他聽信佞臣費仲、尤渾的讒言,納妲己(傳說此人壞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朝歡暮樂,荒淫酒色,建酒池肉林,與脫光了的男女整日整夜嘻戲,他還造炮烙,設蠆盆,處死賢臣,逼反大將。
我們再來看周武王炮制的謠言內容,第一條是說紂王聽信寵姬讒言。紂王寵愛的妲己并非是《封神榜》里的那只狐貍精,從零星的史料來看,這位婦女的才智頗高,很能為紂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如果不是商朝滅亡,此婦人很可能會成為隋朝的獨孤皇后和唐朝的長孫皇后那一類的人物。第二條是說紂王不祭祀祖宗,這一條簡直可以把紂王打進萬丈深淵。商朝是個迷信成風的朝代,這種迷信的最主要一條表現就是祭祀祖先。紂王卻認為這是扯淡,許多人都用這種所謂的宗教神學欺騙人民,甚至操縱和控制了他自己和世俗貴族,成為國家政治上的掌權者。紂王不但取消了祭祀祖先,還將一切他認為是不利于自己統治的“迷信”事情統統廢除。第三條是說紂王招誘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這一條就是周武王的不對了,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當時的商朝形勢由不得紂王不這樣做。
之所以說周武王對商紂王的批評有謠言的成分,就是因為他符合了謠言的一個概念:未經官方許可的流傳在民間的信息。
這一小道消息之所以迅速流傳,是因為周武王抓住了謠言的一個特質:它必須是從表面上看起來是真實的。
商紂王那些惡行在許多百姓眼中的確是真的,但的確沒有周武王說的那么嚴重。不過,就是憑借這一謠言,周武王聯合起了諸多諸侯,最終把紂王逼到了倉庫上,活燒了自己。
炮制小道消息之所以每次都成功,周武王的故事當然可以給我們一個借鑒。據說他當初要去討伐紂王時,商朝的兩個遺臣拉住他的馬,對他說,你這是不忠不義。這兩個人說的很對,但周武王沒有聽。因為謠言已經散播出去,而且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已經停不下來了。
無論是“三人成虎”中三人的無心傳播小道消息,還是周武王有意識地傳播小道消息,小道消息都起到了作用。謠言所以稱之為謠言,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無論是空穴來風還是無風不起浪,它終究都能傳播開去。因為小道消息本身的寄體就是我們人類,而交流則是我們人類必須也特別喜歡的一種生存方式。
確切地說,小道消息之所以能傳播,就是因為我們在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與生活方式為其開路鋪橋。【原標題:商紂王本非昏君 周武王炮制了他荒淫無道的謠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鳳凰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