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強國富民 堪慰平生—細數(shù)中國古代審計史上的幾位著名人物

2012/5/2 16:09:35 點擊數(shù): 【字體:


    劉洪通曉算術,在其父去世,辭官守孝期間,他用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對《九章算術》的注釋。也許正由于這個緣故,在3年守孝期滿后,即被任命為主管財政審計事務的上計掾。“上計”是年終統(tǒng)計財政收入和考核地方官員成績的方法,相當于現(xiàn)代的統(tǒng)計、審計。凡入京執(zhí)行上計的具體工作人員,就稱為“上計吏”或“上計掾”。劉洪對需要進行復雜數(shù)字計算的上計工作勝任愉快,自然得益于他有著杰出的數(shù)學才能。
        
    后來,劉洪被調任會稽郡(今浙江紹興)東部都尉,為郡太守的副手。而“會稽”,恰恰是我國古代會計、審計監(jiān)督的發(fā)源地。在此,劉洪受到審計文化的熏陶,并在對數(shù)學的研究中,關注計算工具的改進和推廣。他廣泛搜集了遠古時代、結繩時期、書契記數(shù)等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記數(shù)、計算資料,對其加以綜合、加工、改進和提高,將當時應用的“籌算”( 人們把小木棍當作“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改為“珠算”,并成功地發(fā)明了“正負數(shù)珠算”。 “珠算”這個名詞,最早見于東漢歷算學家徐岳所著的《數(shù)術記遺》一書。徐岳在書中說:“劉會稽,博學多聞,偏于數(shù)學……隸首注術,仍有多種,其一珠算。”徐岳所說的“劉會稽”就是他的老師劉洪。珠算的發(fā)明、改進和廣泛運用,使人們的計算能力產(chǎn)生了一次飛躍,也成為審計工作不可缺少的計算工具。美籍華人李政道博士與周總理說過:“中國計算機方面應該比誰都先進。中國的算盤是最古老的計算機。”
        
    劉洪,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天文學上的專著《七曜術》(七曜是指太陽、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精確地推算出了“五星會合”的周期以及它們運行的規(guī)律,其中的數(shù)據(jù)有的與現(xiàn)代高精度天文儀器測算的完全吻合,有的“差值”甚微。在當時條件下,能夠得到如此精確的天文學數(shù)據(jù),沒有高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堅韌的毅力,是難以做出這奇功偉績的。劉洪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在繼《七曜術》后,又完成了一項造福于人類的科研成果《乾象歷》。這是我國歷法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大進步,從而奠定了中國“月球運動”學說的基礎,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考慮到“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歷法。
        
    張蒼,把研究成果用于國計民生。張蒼,西漢時期河南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張蒼的人生經(jīng)歷,富有戲劇色彩。
        
    張蒼做過秦朝的御史,他為人富有正義感。由于不滿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時常出言抨擊朝政。秦王對張蒼恨之入骨,準備逮捕治罪,幸好有朋友向其通風報信,張蒼遂即潛逃而躲過一劫。后來劉邦率領反秦起義軍經(jīng)過武陽時,張蒼便乘勢參加了起義軍。在攻打南陽時,張蒼因自作主張行事而違反了軍令當斬。劉邦指派王陵(后西漢宰相)負責審訊,決定將其腰斬。在脫衣就刑時,監(jiān)斬官王陵發(fā)現(xiàn),張蒼身材高大健美,皮膚白皙潤澤,是個十分難得的帥男,就動了惻隱之心,立即向劉邦詳情營救,張蒼得以大難不死并終生感激王陵救命之恩。 從此,張蒼處事謹慎,恪守法紀,忠于職守,不斷得到提拔與重用, 封北平候,遷為專主計籍的計相,升御史大夫,最終官至西漢丞相。
        
    張蒼對完善漢代的上計制度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張蒼精通算術、會計,知曉天下經(jīng)濟文書計籍的奧秘,又是一位善于從事經(jīng)濟監(jiān)督工作的能人,因而被任命為計相,成為主管全國上計事務的最高官吏。張蒼不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專門審閱全國各地呈報上來的有關人戶、田地的增減、財物、賦稅的出入等方面的上計報告,還將審理結果呈報皇帝批閱。在任上又對上計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上計律》,至此審計的查帳、查詢和比較分析等基本方法在上計制度中初步具備。
 
    張蒼博學多才,學問深厚,也是西漢著名的數(shù)學家、律歷家。他增訂、刪補了《九章算術》,對我國及世界數(shù)學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提出和制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關于度、量、衡方面的理論法律制度,并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國計民生和審計工作,漢朝初年使用的歷法就是張蒼借鑒《顓頊歷》的精華,精心推算和制定出來的,他在晚年仍筆耕不輟,繼續(xù)堅持撰寫天文歷法著作。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我國古代審計史上幾位典型人物的事跡和業(yè)績可以看出,一代代有事業(yè)心、正義感和責任感的審計先驅,為強國富民的目標,在其所處的經(jīng)濟社會的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審計監(jiān)督制度,形成的深邃審計思想,打造的輝煌審計文化,以及造福于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和物質遺產(chǎn)。今天,我們認真研究中國古代審計史,尤其是審計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審計思想、創(chuàng)新精神、職業(yè)素養(yǎng),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無疑對建設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計監(jiān)督制度,充分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在保障經(jīng)濟社會健康運行中“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作用,傳承和弘揚審計精神,有著深刻重要的借鑒和實踐意義。【原標題:強國富民 堪慰平生—細數(shù)中國古代審計史上的幾位著名人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好會計網(wǎng)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