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的五個神奇
2012/5/2 17:51: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姜太公是一個神奇的歷史人物。
一是名字神奇。姜太公名字很多,常見的有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呂尚、呂望、呂牙、師尚父、尚父等。姜太公是炎帝神農氏的后裔。“神農氏,姜姓也”。神農氏姜姓中有一個叫伯夷的人,為堯“典三禮”,“立五刑”,又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因而受封于呂。伯夷就是姜太公的祖宗。古代以部族為姓,以祖封為氏。以部族命名,姜太公姓姜;以氏命名,姜太公姓呂。又因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稱為子牙。這就是“姜尚”“姜子牙”“呂尚”“呂牙”名字的由來,《史記》記載,據說,當年姜尚在渭水邊釣魚,被外出打獵的周文王遇到后,兩人談文功武略,甚為投機,文王知遇到了棟梁之才,高興地說,“從我祖上太公以來就盼望你這樣的人已經很久了”。所以人們又稱姜尚為“太公望”。后來他被封為齊國第一代國君,齊人追稱他為太公,姜太公的名字就被叫響了。
二是里籍神奇。姜太公是哪里人,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當中,至少有六種說法,即日照說、汲縣說、冀州說、魏邑說、許州說、不知何處人說。持日照說的記載最多,《孟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史記》的觀點是一致的。“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史記・齊太公世家》)東海即東海郡,領海曲等38縣。海曲縣即今山東莒縣。古代莒、呂一字。姜太公的祖宗伯夷受封于呂。莒縣至今還有東呂鄉東呂里。可見,莒縣便是姜太公的祖籍及出生地。
三是年齡神奇。姜太公的祖先,都是強部落首領。但到了姜太公這一代,適逢殷末頹世,家族已經衰落。紂王無道,賢愚顛倒,姜太公雖有匡世濟時之才,終因進身無門而窮困大半生。直到年過七十,方遇周文王訪聘為師。孔子稱“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自此太公在政治舞臺上大顯身手,一發而不可收,活到139歲。
四是本領神奇。史稱姜太公“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德、法、術“三材兼有”。他的術主要是“修道術”和“開塞術”。
五是遺跡神奇。姜太公的遺跡,數量多,分布廣。主要有:棘津太公臺,位于東海棘津(今山東日照市近海處)。太公臺,又稱太公避紂處,位于山東濰縣東南五十公里。釣魚臺,位于陜西咸陽縣西南十三里渭水河畔,相傳為太公釣魚處。太公泉,位于河南汲縣城西北三十里,相傳為太公故居。東呂太公廟,位于山東日照市馮家溝村附近,20世紀60年代倒塌。營丘太公廟,位于山東臨淄西營丘,宋代碑尚存。石番溪太公廟,位于陜西省寶雞縣石番溪河邊。汲縣太公廟,位于河南汲城東門北側。咸陽太公廟,位于陜西咸陽西邊。還有臨淄太公祠、汲縣太公祠、鎬京太公墓、豐京太公墓、咸陽太公墓、汲縣太公墓、臨淄太公衣冠冢,等等。【原標題:姜太公的五個神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