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2012/5/4 10:13: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于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
孫臏是孫武后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后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后,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余字。關于孫臏刖刑其實是錯誤的。
臏刑,古代削去膝蓋骨的酷刑。 古代肉刑之一,即剔去膝蓋骨的刑罰。司馬遷<<報任安書>>;孫子臏腳。(腳,脛也。——《說文》。脛,小腿 )
臏罰之屬五百。——《漢書•刑罰志》
周改臏作刖。——《周禮•司刑》注
放臏者,脫去人之臏也。——《書•刑德》
又如:臏辟(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
孫臏之墓
云蒙山位于肥城市孫伯鎮東塢村,海拔340米。孫臏墓位于修真觀的西側,三面環山,南面敞開,明堂廣大,南側深矮,群山似封,若閉中間,水土深厚,后面有崖可依。如今墳墓雖被野草淹沒,石碑也不知去向,但孫臏墓的位置不能不讓人稱奇,實為一塊風水寶地。前來祭拜者絡繹不絕。據傳戰國時期,汶陽田為齊魯必爭之地,時局動蕩,戰事不斷,民不聊生。窮苦出身、彪悍勇猛的袁達、柳木兄弟二人趁機揭竿而起,在齊魯邊界蝎子城占山為王。孫臏向齊威王建議,欲勸其投降,收其為徒。但見此山九蝎擺尾黑風口,二虎把門守山關,地勢險要,不宜強攻。孫臏決定圍而不攻,并將前面東虎山、西虎山改叫東塢山、西塢山;正南的東廣山改叫雞山,取雞降蝎子之意。待到冬天,城內缺糧少草,士氣低落時,孫臏在雞鳴山指揮大軍,一鼓作氣,攻下城池,活捉了袁達、柳木兩位英雄好漢,收為弟子,教授兵法。從此孫臏在蝎子城隱居下來,直到病逝。袁、柳二人將其厚葬,建起孫臏陵墓,后演變為孫伯陵,墓地附近的村莊改叫孫伯,以紀念孫臏這位流傳千古的軍事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云蒙山山形地貌奇特,常給人“山窮水復、柳暗花明”之感,加之植被茂盛,花鮮草艷,珍稀植物繁多,數不勝數,
又與九山、護魯山、岱陽觀相連,置身其中,吐故納新,蕩氣回腸,頓有沁人心脾、神清氣爽之感。云蒙山山體植被茂盛,樹密林豐,古書上描寫到“來到云蒙,定睛觀看,但見那叢崖怪石、肖壁奇峰、滿山前瑤草瓊芝,四下里禽飛鶴舞,澗畔密結薜籮,沿堤叢生花竹,雖然坐在逍遙地,半是蓬萊小洞天。”年已耄耋的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學界泰斗、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欣然題詞:“北方植物王國云蒙山”。 相傳鬼谷因母生前酷愛檀樹,名字又叫王瑞檀,所以凡上山弟子要栽一棵青檀作為紀念,如今青檀樹已成為云蒙山一寶,鬼谷所栽的千年青檀更是枝繁葉茂。孫龐檀相傳是孫臏和龐涓兩人死后,玉皇大帝怕他們的靈魂再相爭斗,便點化他們為兩棵同根的青檀樹,這就是云蒙山上的孫龐檀。孫龐檀是云蒙山白云庵西側的兩棵古青檀樹,龐涓化作的青檀,自知己錯,低頭無語,羞于對人,稱無頭檀。孫臏檀,雖歪腳扭腰為殘疾之身,卻浩然正氣,一派君子形象。兩棵檀樹一脈相連,葉鎖枝纏。清朝有一獨善居士,留下謁詩,讓人深思,謁孫臏檀曰:“尋師陌路入一門,爭功骨肉自相拼。歷盡人間紛爭事,化作檀樹警后人。”看龐涓檀有感:“求學同窗手足情,貪心一動起紛爭?v使地府重言好,人間千古留罵名。”今有好事者題曰:“兩檀本是一根生,應念云蒙同窗情。孫龐故事代代傳,驚醒世人莫踐行。”此外還有蘇秦檀、張儀檀、龍鳳檀、子孫檀等等數以百計,在北方實屬罕見!驹瓨祟}: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商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