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張家港賦》
2012/4/19 14:38:5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大河網訊,可以和海內外朋友這么說,明代若不出朱元璋,絕對不會有我故鄉張家港,也自然不會有我今天這篇《張家港賦》了,這個話題讀者可能覺得蹊蹺,一者是明代開國皇帝,一者是江南經濟文化名城,如何聯系到一起去了呢?這里,有一段真實的歷史舊事,請諸君聽我慢慢道來,元末明初,有一個人要與明太祖朱元璋爭奪天下,他一心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從蘇北率兵橫渡江南時,便是從今張家港市上的岸。上岸后他見江南風光如此秀麗,頓時豪情萬丈,愿為此無限江山而折腰。朱元璋是何等聰明之人,早看出了這個人的野心,待時機成熟之際,便從集慶討伐過來。這個被討伐者也算吳地之君,可比先秦之諸侯,他與朱元璋的軍隊,就在張家港的長山和巫山間駐扎對峙,戰陣如云,廝殺震天,血染長江,一場惡戰過后,這個吳王略取小勝,擊潰了疲乏趕來的朱元璋部屬。隨后,這個人就站在山上,看著遠處江中潰退的敵軍水師,傲氣十足地對自己部屬說:江南是我的,這塊土地也是我張家的!
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元末風云人物張士誠;這,也便是如今名震全國的張家港名字的由來。沒有朱元璋攻伐張士誠,張士誠也不會說那句話。所以,是朱元璋的主動討伐,才有了張士誠的張家豪言,才有了如今的張家港之名。
張士誠這個大英雄,在朱元璋眼里似乎是個“不識時務”者。因為朱元璋曾在討伐他的檄文里說“古之豪杰,以畏天順民為賢,以全身保族為智,漢竇融、宋錢俶是也。爾宜三思,勿自取夷滅”,但這只是表象,意思勸張士誠別和他爭天下。朱元璋其實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少損失些自己的兵力財力罷了。這好似父母嚇唬自己調皮的孩子“再不聽話,再不乖,一會有大老虎來咬你”,有的小孩子就乖了,有的有英雄潛質的孩子就遇強更強。張士誠就是后者,他再不濟,也拉了幾十萬人的隊伍,割據一方,亦非泛泛庸碌之輩,《明史》也不得不贊揚他“輕財好施,得群輩心”,若無出眾口才,出色能力,千軍萬馬如何集于張家帳前?打個比方,如果說朱元璋是龍的話,張士誠也至少是獅虎貔貅之類,也是亂世之大英雄也!所以,朱元璋其實是避不開他,試想,朱元璋眼里要是不敬畏張士誠,為什么要找文士幫他寫那篇并不文采飛揚的檄文呢,在草莽英雄朱元璋眼里,田間的農夫是絕不值得他去勞心寫檄文的,只有和自己實力相當的英雄豪杰才配資格。那篇朱元璋檄張士誠之文,出自宋濂和劉基之手,沒想到,是這個宋姓的先人滅了張士誠的威風,讓他兵心渙散、連失城池,最后命隕金陵。今天,又要由我這個宋姓的人來頌張士誠豪杰之風,甚至是為張士誠翻案,這是因緣乎巧合乎?天不知,我亦不知。明代早已成為六朝之流水,如今看來,朱元璋是大豪杰,張士誠亦是大英雄,正所謂“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英雄皆已過往,文化如雪積淀。無論如何,今朝走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最排頭的張家港人民,是非常敬重張士誠這個歷史人物的,我便是其中之一吧。前幾日,由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文聯主席屈榮杰先生命題,讓我寫一篇《張家港賦》,我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全文一共1609個字,是祝愿我的故鄉、經濟為全國縣級市翹楚的蘇州張家港,一路走去都會登峰造極!為了家鄉,我曾說過,我可以付出一切,我,生也故鄉人,老亦故鄉水。
《張家港賦》
東問大江,不盡流水,幾時淘卻人間英雄;試看山河,朗月依舊,明祖安得張家天下?云帆去天,戰陣千里,揮金陵百萬之驕兵;士誠拔劍,氣割長空,傾一國十池之悍將。巫子門前,水渺渺如君長恨;無限江南,愁悠悠空似流云。雙山復還在,二雄何處去?星移物換,悵萬里之秋風;今朝沙洲,迎無量之春水。
鳳凰高麓,故箏尤在,月移昭明之書臺;巫山舊剎,傲松古路,霜寒江東之羅幕。暨陽延子,萬里負笈,破浪滄海,徒慕北宋之蘇狂;天涯名士,椰風贈詩,大江才子,不為東去而南來。陳陸一園,眸回春秋,見吳王之戲逐鹿囿;名僧仲殊,浮藻五云,隨落霞之凌虛水際。壯懷秋色,問秦墟漢闕,長劍掛日會煙塵之側,獨有我世忠韓營;悲吟千古,激唐歌宋曲,短刀斷水奏商羽之恨,憑誰挽南渡狂瀾?清溪回轉,群芳流色,石磯突伏香山淵碧;坐忘歸去,君問白云,丘子高臥終南化境。
此地勾吳,如見西子之綽約,懷望千年故壘處;皇風高祖,威加海內賜暨陽,大江卷浪浪飛去。寥落難禁,江潮浮天而空遠,舉目歸鴻牽流云;繁華誰記,明月入鏡而無色,低頭幽溪映辰星。幾日北海,文呈天祥,恰如屈懷,揚子水長嘆磁針臣心;胡騎入主,寧指東南,燕京恩威,豈可負昔日圣君洪恩。浩然長河,連天蒹葭,江南形勝,何圖堪抒彼滔滔之桀浪;雪照城臺,詩經未賦,河陽遺韻,無琴同奏此絕響之天籟。醴泉永慶,獨耀南朝四百八十寺;法輪禪院,和光濛濛煙雨樓臺中。東山一村,再起石器之舊曲;西張紫霞,還見良渚之晚唱。
吳愁望斷,一葦杭川,不問何處楚云蒼蒼;越水輕楫,秀峰鸞舞,誰知遙對艷姬飛觴。陸器大器,引天下文翰,冠一國妙筆昨日狀元;維楨獨懷,吊黃土丘隴,嘆十里豐碑今夕秋苔。水滸夜泊,沙洲為宗,施客居士誠之河陽舊庵;錦繡文章,吳王勢敗,傲士獨以才情賦之江海。
西窗一夜,征人酒醒,柳絲有意系萍蹤;別情千種,江南芙蓉,煙水無際生花夢。郭璞僑居,南郊游仙,追九天而激青云;賦我大江,洪藻千年,復借淹才之妙筆。昔朝華皎,識高朋于侯景之叛;江南豪杰,檄軍國而忠于文帝。日出扶桑,云洋茫茫,奈良之國梵音何方?鑒真慈航,六濟長風,菩提東渡世間駭浪。香山崇生,不棄淮南,豈可與敵國共長江天險;胄相奸雄,臨危削職,無人堪阻金賊排山鐵蹄。臺州陳基,不共東海之風色,幽寄城南之隅;山帶夕暉,文冠元際之群賢,光射河陽之炬。來者海瑞,人如剛峰,以瓊山之浪,破俗世陳綱,高懸百代之高名;前賢徐恪,確一廉公,揮鳳凰之姿,振朝野宦魂,不愧于碧海青天。嘉靖云江,知吾師故邑慈溪,得江山之助,三尺寒劍斬萬千倭夫;世宗容動,贈光祿高卿之名,看水悲風泣,今朝憑欄處艾草長青!
君不見,桃花一澗,誰諳三州之苦,長恨大江無限愁;君不見,霞客追霞,獨踏九州之旅,誰醉青山白云樓?洞門仙子,恰敷愁煙之紫霜;堂前梅花,似綴峨嵋之冰雪。柳葉飄萍,如是深情,山莊為紅豆而相思,共隱故國壯志;鹿苑謙益,清月復明,詩名開虞山之一派,成天下之文宗。東林悲風,不輸七賢之絕塵,聽風聲雨聲凜然際會風雨;依舊錢彥,領袖于千軍圣朝,問國事天下事而憂恨天國。順治黠疑,文曲狀元已承恩沐雨,卻曾牽連于科場舊弊;孫賢大賢,豈可為高官厚祿失節,寧為匹夫不欺君賣弟。江南才士,秉性比綿綿流水;天下文冠,高潔如海際雪峰。雨亭總督,體民恤黎,布政于孔孟故里,彩云間康熙賜匾;廷錫華章,相國丹青,昨日城南之書生,今朝已乾隆帝師。鳳凰元樞,望海闊天寬,撫群濟世,知臺灣之一府;澎湖水長,憶名士高風,胸懷蒼生,中華從來同祖!木棉飛絮,只道北來,如出瑤空之清雪;名洲秋陽,為卿灑去,可暖四海之貧士。君不見,大批寒者俱歡顏;君不見,廣廈無盡千萬間。南風送來十二秋,輕舟遠澤引長流。
獨上高樓,南社龐夫,暮云詞客,凌霄三千劍氣;漢時舊月,如今江河,君莫憑欄,春風換卻人間!君不見,十六言振我中華之視聽;君不見,浪嘯平沙翔東方之朝暉。長風萬里,送我江南壯懷,掛云帆向無量滄海;大江無限,寄我張家明月,領風騷于萬水千山。【原標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張家港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 作者:宋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