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筆者在原陽縣珍玉米廠擴建及投產儀式上看到,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袋袋帶有國際一流防偽包裝的“珍玉牌”原陽大米從生產線上“流”了出來。珍玉米廠的擴建投產,標志著原陽大米的加工水平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標志著原陽大米“防偽身份證”的正式啟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原陽縣在抓好優質水稻種植的基礎上致力于優質大米的加工,培育出了“珍玉”、“三香”、“天蒙”等大米名牌,“珍玉牌”精米還在1992年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上擊敗參展的57個大米品牌獲得了金牌,《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稱贊原陽大米為“中國第一米”。從此,原陽大米成了搶手貨。隨著原陽大米名氣的越來越大,個別利欲熏心者開始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冒充原陽大米牟利,以至于出現了2000年的“毒大米事件”,使原陽大米蒙受了不白之冤。“毒大米事件”之后,原陽縣委、縣政府標本兼治,一方面采取措施整頓大米市場,一方面指導龍頭企業提高原陽大米的加工水平和防偽水平。珍玉米廠的擴建投產表明,原陽縣委、縣政府做大做強原陽大米產業的戰略已初見成效。據了解,珍玉米廠大米生產線安裝的“大米色選機”和“真空充氮定量包裝機”都是世界一流的設備,產品包裝采用了當前國際上先進的“紋理”防偽技術。除了包裝袋上印有難以仿制的“原陽珍玉大米”和“河南原陽珍玉米業有限公司出品”字樣外,珍玉米廠還將出廠的全部產品防偽標識輸進了東方國際紋理防偽產品網,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或電話便能夠方便地查出自己所購產品的真偽。(原標題:河南原陽大米有了“防偽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