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成名之路

2013/3/13 15:50:24 點擊數: 【字體:

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成名之路

    “市場售價僅1.40元;土黃色撲克牌盒式包裝;創始人王守義人頭像;手寫體十三香字樣;配料遠不只十三種,它是包含有20余種中草藥香辛料研磨調 配而成的調味品……說起十三香,人們大多耳熟能詳。記者在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園店門前,隨機詢問了13位消費者,回答最確切,最詳細的費大媽(回族)竟然 還指出了王守義十三香的凈含量是45克,貼有1分硬幣大小的防偽標識。
    
    由于方便了人民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烹調方式,十三香作為河 南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研制生產的系列調味品的特有品牌,已經成為家喻戶曉,人民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知名商品。也正因為如此,這樣一件微利小商品竟然被塑造成 了一個大品牌,成就了王守義十三香集團這樣一家大企業。
  
    帶著對十三香的喜愛,帶著對民營企業成功實踐的關切,記者日前專程赴河南省駐馬店市十三香路采訪了十三香集團。 
  
    品牌初創———香自苦寒來

    1959年,祖居河南開封的王守義老人迫于維持生計,根據祖傳秘方,采用20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始創了十三香調味品。王守義的二兒子,現在已是 集團總經理的王銀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不勝感慨。他說,當時他們父子幾人是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產經營的,當時每小包十三香售價僅1角錢。為了取得信譽, 王老先生在加工出售的調味品紙包外面蓋上“十三香”印鑒。雖說本小利薄,但由于信譽好,老百姓逢年過節都非常喜愛這種產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發展到高潮,農村開始進行所謂的“割資本主義尾巴”,無人敢再經商做買賣,王老先生無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1984年,改革開放的初期,王守義老先生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從此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不論是寒風嚴冬還是烈日盛夏,他從不 間斷出攤。由于采取薄利多銷的辦法,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終于慢慢使人們再次接受了他的十三香。于是,王守義父子開始產生干一番大事業的想法。1984年 末,王銀良毅然停薪留職,開始和父親與三弟一起經營十三香。隨著銷量不斷增大,1985年初,他們開始設計十三香包裝,并正式申報十三香調味品包裝注冊。 1987年1月獲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頒發的注冊證。父子三人隨之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步發展 之路,并由此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長期使用五香粉、八大味等單一調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調味品也在國內開創了調味品的新潮流。
  
    品牌之路———好花自芬芳
  
    如果說王守義老人是以一個傳統生意人的勤奮和堅韌為十三香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空間的話,那么王銀良則是以一個現代企業家的見地和謀略使十三香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并締造了一個業內矚目的現代化調味品生產企業。
  
    隨著市場繁榮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調味品有了更廣泛的選擇余地和越來越高的要求。從建廠開始王銀良就特別注意對產品質量的管理。
  
    嚴把外購材料質量關:一是健全各項制度,全面落實質量管理職能,加強對采購及外協單位產品質量的控制,堅持“貨比三家,擇優選用”的原則,提出“寧要 高價優良品,不要低價劣質料”的口號。記者在該公司看到50多萬平方米的巨大庫房內存儲了大量從全國各地采購來的優質純天然原材料,垛放整齊如城垣,讓人 嘆為觀止。二是購前認證,預防為主。即積極開展對供貨單位質量保證能力的調查認證,并幫助指導供方提高質量水平,保證外購材料的質量。三是提貨“四檢”: 即對外購材料從選點調查到簽訂合同、進廠檢驗,以及倉庫保管發放的全過程,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工作程序標準。實行投產前“四檢”,即上車檢、進廠檢、投 產檢、上線檢。提高配料精確:十三香是老字號,配料要求很嚴很細,技術較強。雖然王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傳統配料工藝,但誤差在所難免。為此,公司特別從德 國進口了熱風循環溫箱,對數十種原材料先烘干再檢測。十三香還在同行業中首家使用了電子配料工藝,改變了傳統的磅秤配料,有效地克服了產品批量差異問題, 產品質量平穩優異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十三香對計量、技術數據、生產報表、檔案存儲、工藝流程采用計算機應用管理,使幾百年的手工作坊式生產轉變成能夠 連續機械化作業的大工業生產。
  
    一分勞動,一分收獲。如今,的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2000多 人,總資產兩億多元,每年上繳國家稅金均在1000萬元以上,累計創利稅近億元的大企業。主導產品十三香系列調味品年產400余萬件,暢銷全國。“王守義 十三香”在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兩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全國重點保護商標”;2001年被中國調味品協會評為“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20 強”。
  
    同年9月,王守義十三香被河南省評為名牌產品,被國家經貿委等10部委聯合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 業”稱號。2002年又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產品不僅是河南省免檢產品,企業又在全國純天然調味品行業中惟一通過了ISO9002國 際質量體系認證。
  
    打假維權———霜重香愈濃
  
    隨著市場經濟潮頭 涌起,1987年,王守義十三香開始了注冊商標的工作,隨后又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小小的十三香產品一共注冊了5個商標。后來王銀良以超前的眼光,又用他 父親的頭像和名字注冊,印制在包裝盒上。然而市場上假冒產品防不勝防,屢打不絕,“按下葫蘆起來瓢”。1993年,十三香集團根據《專利法》向鄭州市人民 法院首次起訴省內專利侵權的10家調味品廠。
  
    鄭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決:責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 為,銷毀所有偽冒產品,賠償經濟損失。官司剛剛勝訴后,1993年底,河南省內又冒出了20多種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陽、漯河遍地開花,尤其是豫魯交界地 區,制假者在暗處,打游擊,捉迷藏。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過《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補充規定》,堅定了十三香集團打假的信心。在公、檢、法、工商等職 能部門的配合下,一舉端掉豫、魯交界的兩個制假大窩點,并將制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成為國內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
  
    為保護“十三香”特有名稱和品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為調味品 領域一個特有的名稱和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1999年、2000年國家工商總局兩次下文要求山東、湖南、廣西、廣東、安徽等省區的工商部門對仿冒十三香 嚴重的20種產品進行嚴肅查處,2003年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十三香”為特定名稱。
  
    從80年代起,十三香集團用于打假的費用已超過2000萬元,配合執法部門查處制假售假侵權案件96起,目前尚存侵權生產“十三香”產品的廠家在全國 僅剩下5、6家,且均為作坊式個體工商戶。無怪乎王銀良說:“十三香發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打假打出來的,是從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場。

    ”打假保護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十三香”成為社會公眾可以信賴的產品。(馬岑)(原標題: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成名之路)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市場報 原文時間:2003-10-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