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櫻桃溝

2012/7/26 15:22:01 點擊數: 【字體:

櫻桃溝
白墻藍瓦成了櫻桃溝建筑的特色。  

   告別了世世代代的溝里生活,告別了“紅薯糕,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日子,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三四十年里,二七區侯寨鄉櫻桃溝的村民陸陸續續搬家到溝上,從起早貪黑采摘櫻桃,然后肩挑到鄭州市區叫賣,到如今坐在櫻桃樹下,靜候大量的市民、游客前去采摘櫻桃。
  
    11月17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二七區侯寨鄉櫻桃溝村大壩附近王根喜經營的農家樂。76歲的王留旺看上去身體還很硬朗,正在門口打掃衛生。38歲的兒子王根喜騎著自行車馱著一大捆大白菜回到家里。“現在的生活變化太大了,我從事農家樂生意還是遲的,去年十一開始營業,現在雖然進入了旅游淡季,但每天中午、晚上仍有不少人來這兒吃飯。”王根喜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日子艱難,吃的主要是紅薯
  
    櫻桃溝村原名石匠莊村,2003年,經二七區地名辦批復,更名至今,成為鄭州市首家以經濟作物命名的村莊。目前下轄5個自然村,395戶,人口 1560人,土地總面積3300畝,其中櫻桃種植面積2200~2400畝。這里的櫻桃種植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村民家家種植櫻桃,戶戶都有櫻桃園,隨處可見櫻桃樹。不過,說起改革開放前的生活,這里的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紅薯。王留旺老人告訴記者:“我們家是1966年從溝里搬上來的。那時候沒啥可吃的,一年到頭吃紅薯,什么紅薯面、紅薯饃之類,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頓白饃,買三五斤的肉。”
  
    今年已經59歲的櫻桃溝村支部書記張廣賢證實了王留旺老人的說法,那時候當地有一句順口溜,“紅薯糕,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就是這樣的生活,好多家庭還吃不上。張廣賢1968年起就開始在村子里工作,“那時候我家有時也吃不上一天三頓的紅薯飯”。村民家里種植的櫻桃,都是采摘后賣了換糧食。
  
    張廣賢說,櫻桃溝的櫻桃長熟了黑紅,品種好,含糖量比較高。據介紹,這里產出的櫻桃粒大肉厚、色澤艷麗、入口甘甜,且能補中益氣、滋潤皮膚。
  
    張廣賢回憶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櫻桃成熟的季節,鄭州果品公司的領導來實地調研,了解櫻桃產量,然后分析鄭州需求量有多大,能外調多少,同時還得保障專供北京的數量。
  
    改革開放初期 肩挑車拉,趕往市區賣櫻桃
  
    侯寨鄉副鄉長李雨辰說,櫻桃溝村以前基本上是該鄉最窮的一個村,賈魯河的發源地就在這里。這里的民風比較淳樸,原來村里面基本沒有集體經濟,主要是栽種櫻桃,小麥、玉米種植得也很少。
  
    張廣賢說,當時糧食產量很低,可以想見人們生活會有多貧困。在改革開放之初,由于交通條件簡陋,村民都是在凌晨兩三點就起床摘櫻桃,每次摘個二三十斤,天還不亮時就用肩挑著去鄭州市區賣。后來慢慢有了架子車,人們開始拉著架子車往市區賣櫻桃。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人們生活慢慢好轉,有的家庭開始買了自行車。張廣賢說,當初買自行車也是憑票供應,20個生產隊才能分上一輛,他大約在1981年后買上了一輛紅旗牌自行車。從那時候開始,人們開始騎自行車到鄭州去賣櫻桃。
  
    今年38歲的王根喜回憶說,他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一大早起床,騎自行車往鄭州市區賣櫻桃,賣完之后回到學校上學。到了上世紀90年代前后,買摩托車的也開始多了起來,出行漸漸方便了。
  
    李雨辰副鄉長說,那時候人們騎著自行車往鄭州市區賣櫻桃,搞收購的商販給出的價格通常很低,而櫻桃又是對保鮮要求很高的水果,一旦當天賣不完,第二天基本都要扔掉。遇到下雨天,壞得更嚴重,商販還會進一步壓低價格。王根喜說,那時候每年賣櫻桃的收入只有幾百元,現在能賣到幾千元。
  
    1999年以后 坐地生財,年年舉辦櫻桃節
  
    由于交通不便,到鄭州市區賣櫻桃,既費時又費力,在櫻桃成熟季節,村民們的精力都花在了這上面。為解決櫻桃難賣的問題,1999年,侯寨鄉政府組織了首屆侯寨櫻桃節,就在當年,櫻桃溝的櫻桃被評為鄭州市的十大名產之一。張廣賢說,當時經驗不足,各個自然村之間還是土泥路,城里人一下子擁了過來,車在路口足足堵了5里路遠,滿溝都是人。“人們一般都會說德化街上人很多,我們這里的人當時就以此打比方,說比德化街上的人還多”。村民們興奮得不得了,櫻桃再也不愁賣了。
  
    說起這段經歷,張廣賢至今仍很興奮:“由于沒有操作經驗,交通混亂得幾乎無法收拾,車來了進不去出不來。由于沒有飯店,人們來了沒吃飯的地方,甚至連廁所也沒有。”
  
    張廣賢說,到舉辦第二屆侯寨櫻桃節時,個別村民開始在路口賣涼皮、烙饃,到了第三屆侯寨櫻桃節時,賣東西的村民開始多了起來,一些村民發現賣東西比賣櫻桃還掙錢。
  
    李雨辰副鄉長說,2006年,侯寨櫻桃節升格為鄭州櫻桃節,除天氣原因外,每年都舉行。今年舉行的櫻桃節,共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0多萬元。市民前去體驗休閑采摘游,入園只需5元錢。
  
    與此同時,在2000年3月份,櫻桃溝景區被正式確定為鄭州市重點旅游景區。
  
    前景 多種經營 景區要升為3A級
  
    二七區文化旅游局副局長靳東霞介紹說,該區去年投資30多萬元對農家樂進行升級改造,其中櫻桃溝首批10家農家樂于去年十一開業,到目前櫻桃溝景區的農家樂經營點已有28家。據統計,2007年二七區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而今年游客接待量已有90萬人次,這其中大部分游客都集中在櫻桃溝附近。
  
    李雨辰副鄉長說,目前櫻桃溝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高于侯寨鄉人均平均水平以上。
  
    已經當了40年村干部的張廣賢說,現在村里的櫻桃種植面積比以前擴大了很多,品種也更為豐富,如果將來產量一旦過剩,仍需要考慮銷售問題。為此,下一步,他們考慮加工櫻桃醋、櫻桃果汁等,“現在已經有村民做了櫻桃酒,前幾天我去品嘗了一下,味道還不錯”。
  
    李雨辰表示,目前前去櫻桃溝村的部分路面還較窄,鄉政府將繼續投資加大櫻桃溝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靳東霞稱,圍繞櫻桃溝,二七區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一節一游(櫻桃節、秋季休閑游)活動,營造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把櫻桃溝景區打造成春天可以賞花、夏秋可以摘果、冬天可以賞雪的游客休閑游場所,創國家3A級景區。 (原標題:櫻桃溝)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原網 原文時間:2009.7.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