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洋大棗自然分布于河南省鎮平縣和方城縣,在當地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鎮平縣廣洋村為當時廣洋大棗的產銷中心,廣洋大棗因此而得名。明、清朝時期廣洋大棗發展達到鼎盛,有“郁郁棗林山連山、方圓百里不見天”和“攀援十里不下樹、步行一日不出林”的記載。據考證,當時連片的棗園面積有數萬公頃,廣洋大棗很早時候開始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前,廣洋大棗一直是河南省出口創匯的農林特產之一,當時曾在全國干棗評比中獲得過金獎。
一、廣洋大棗的優良性狀
廣洋大棗果實長圓形,色澤鮮艷,皮薄,核小,肉多,果肉彈性好、壓扁后短時可復原,干棗味香甜,含糖量高,維生素含量豐富,搖動“晃啷”作響,故又稱“廣洋圓鈴”,是鮮食、制干、加工兼用品種。廣洋大棗極耐貯藏,運輸后擠壓變形的干棗,一旦出包就立即回復原狀。干制的廣洋大棗不易吸水返潮,久煮不爛。廣洋大棗適應性強,耐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特別抗裂果病和棗縮果病,在當地7、8月多雨高溫氣候條件下,也唯有廣洋大棗能夠優質豐產。
二、廣洋大棗品種組成
廣洋大棗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許多更為優良的新品種和類型。用于生產栽培的主要有廣洋圓鈴和衍化廣洋圓鈴2個系。在廣洋圓鈴系中,有大圓鈴棗、小圓鈴棗、圓鈴棗、長吊圓鈴棗等4個優良品種;衍化廣洋圓鈴系有滋味棗、早半月棗、磨臍棗、柱棗、九月寒等5個代表品種。經鑒定,以廣洋圓鈴和廣洋早半月棗品質最好,這兩個品種是現今河南省鎮平縣、方城縣棗樹主栽品種。
1、廣洋圓鈴:果實長圓形,縱徑3.7—4.0厘米,橫徑2.6—3.0厘米,鮮棗平均單果重14.5克,最大單果重可達26.0克。果核縱徑1.6— 1.8厘米,橫徑0.6—0.8厘米。干棗最大單果重3.6克,含糖量60.20%,出肉率88.40%,維生素C含量2904.00微克/克。
2、廣洋早半月棗:果形長圓形,縱徑4.0—4.5厘米,橫徑3.2—3.7厘米。鮮棗平均單果重27.6克,最大單果重58.0克,果皮深紅色,果點不明顯。核極小,倒卵形,果核縱徑1.8—2.0厘米,橫徑0.7—0.8厘米。果肉較厚,汁多酥脆,風味極甜。干棗單果重平均為8.0克,是一個制干品種,制干果重僅次于靈寶大棗。
三、廣洋大棗栽培現狀
目前,河南省鎮平縣、方城縣廣洋大棗不足3萬株,大部分零星分布于村頭、地埂、山坡等立地條件較惡劣的地方。此外,由于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滯后,廣洋大棗大多為低產老齡樹、病蟲害危害嚴重樹、樹勢衰弱樹。據調查,棗瘋病發病株率30%以上,且棗瘋病株每年增加20%以上。據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如果再不加以重視保護,這個經2000多年人工選育和自然進化地方名優品種廣洋大棗將在未來5—7年從資源名錄中消失,這對棗樹生產和科研都是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原標題:廣洋大棗的種植歷史和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