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俺村新蓋瓦房63座,有13戶買了面包車,90%以上青壯年農民有手機,摩托車、電動車、空調、冰箱這些高檔家用電器家家都有……這都是‘白元寶’給農民帶來的財富啊!”昨日,筆者在清豐縣大屯鄉賈棗格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解進強興奮地說。
解進強所說的“白元寶”就是清豐農民種植的白靈菇。因為白靈菇白如雪,個頭似元寶,產量、價格高,被當地農民形象地稱為“白元寶”。2005年,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以《清豐縣的白色旋風》為題,報道了清豐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經驗。
解進強告訴筆者,他今年種了6棚白靈菇,收入20萬元不成問題。眼下在清豐縣,和解進強一樣,種植食用菌或從事食用菌產業的農民有6萬多人。
清豐縣食用菌種植始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清豐縣把具有“菌中珍品”美稱的白靈菇、雞腿菇等高檔食用菌產品作為發展方向,著力打造全國白靈菇生產強縣。
該縣投資1300萬元建設了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作為農民學習食用菌技術的樣板田;常年聘請以河南科技學院孟麗教授為首席專家的20多位專家團到清豐授課,建成了食用菌專家大院,以全縣100多名技術骨干為核心,組建了100多個食用菌生產技術服務小組,巡回各鄉鎮免費進行技術指導,為每戶種植戶培養了一名技術明白人;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開發、推廣了白靈菇、夏季香菇、鮑魚菇、杏鮑菇、廣溫型雞腿菇等20多個珍稀食用菌產品。目前,清豐縣形成了冬春季節有白靈菇、雞腿菇,夏季有香菇、草菇,秋季有雙孢菇,一年四季有鮮菇的種植局面。
為解決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資金困難,清豐縣對新建2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的農戶發放小額支農貸款2000元;對集中連片建設標準棚100座以上者,每棚補貼2000元,激發了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目前,該縣形成了大屯鄉賈棗格白靈菇種植基地、紙房鄉伍仙鎮雞腿菇種植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種植基地26 個,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達260萬平方米。
為拉長食用菌產業鏈條,清豐縣扶持壯大了河南恒立佳泰農業有限公司、河南省申氏菇業有限公司、清豐龍鄉菌業有限公司等8大食用菌龍頭企業。河南恒立佳泰農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生產菌種一農戶出菇管理一企業回收產品的運作模式,帶動本縣10000余戶農民發展食用菌種植。河南省申氏菇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暢銷東南亞各國,2006年10月,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
清豐白靈菇品質優、口感好、無藥物殘留,是無公害綠色食品,被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被河南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先進基地縣”,被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定為“河南省無公害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基地”。僅食用菌種植一項,菇農戶均增收3萬多元。(原標題:清豐:“白元寶”鋪就農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