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按照“生態立縣”和“治山興林富商城”的總體思路,立足山場和區域優勢,調整產業布局,加大油茶種植力度,使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今年全縣油茶種植面積16萬余畝,產鮮籽量9600 多噸,茶油200萬多公斤,產值達1.5億元,空前豐收。油茶已成為當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制定優惠政策。該縣出臺了《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和完善了油茶產業政策扶持和激勵機制,鼓勵山區群眾投資油茶林。統籌林業項目、扶貧、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等涉農投資項目,向油茶種苗基地、油茶造林基地和加工龍頭企業傾斜,并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驗收合格的油茶新造林每畝一次性補助150元,高接換冠林每畝一次性補助100元,撫育改造林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油茶良種采穗圃和種子園每畝每年補助500元,從政策、資金上扶持發展油茶產業。
推行良種良法。為推進油茶栽培良種化進程,促進油茶產業健康穩步發展,該縣積極開展油茶良種選育工作,選育了多個油茶良種品種,其中豫油茶1-7號七個品種被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油茶優良品種,填補了全省無油茶良種的空白。全縣良種育苗面積達70畝,建立標準化采穗圃85畝,年出圃達300萬株,容器育苗50萬株。同時,對油茶種植全部要求栽植良種嫁接苗,對播種造林不納入項目規劃,極大提高新造林的良種使用率。
創新投入機制。該縣積極用活政策,創新造林模式,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資油茶種植。支持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生產經營者興辦油茶基地,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在發展油茶產業上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引導林農建立多種形式的油茶專業合作社,開展聯戶種植、技術推廣、生產資料供應、產品營銷等服務,推動油茶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目前,全縣建立油茶專業合作社11個,100畝以上非公有制油茶基地500余處。
扶強龍頭企業。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集中力量培育油茶加工企業,加強設備和技改更新,提高現有油茶產品質量和精煉水平,促進油茶產業鏈的延伸,提高油茶產品附加值。引導、支持企業參與油茶原料基地建設,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如長園、商大、華寶等油脂有限公司均采取以油茶林入股的方式,吸收社員入會,目前三家企業吸收農戶9000余戶,占全縣油茶種植戶的80%。(章海粟,劉銀先)(原標題:商城縣油茶產業空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