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家的黃花菜實行標準化種植以來,單位面積產量從1500公斤提高到了1800公斤,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價格也從每公斤不足2元提高到了3元,單位面積能掙差不多6000元錢,讓俺真正得到了實惠。”說起黃花菜給他家帶來的實惠,河南淮陽縣曹河鄉鹽場村民王強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河南省十大著名特產”之一的淮陽黃花菜,有著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造就了淮陽黃花菜獨特的品質。外地黃花菜產于山地、丘陵等貧瘠的土地上,而唯獨淮陽黃花菜產于平原,其“雙層六瓣、七個花蕊”的特點更是獨一無二。因此,淮陽黃花菜自古享有“席上珍品”和“觀為名花,用為良藥,食為佳肴”的美譽。早在漢朝時期就已聞名全國,成為朝圣的貢品。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到陳州(淮陽古稱陳州)郊游時,品嘗過黃花菜后,寫下“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給予極高的贊譽。
然而建國后,黃花菜種植面積大大萎縮,僅零散分布在淮陽西部區域的幾個鄉鎮,再加上淮陽黃花菜的種植和加工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技術落后,產量低,采摘季節遇到惡劣天氣易發生霉變,從而影響了黃花菜的品質和農民的收入,加之缺少品牌保護和市場管理,與其他農產品相比,黃花菜效益明顯低下,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受到很大挫傷,導致了其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如何將淮陽黃花菜這塊金字招牌重新做大做強,讓它成為支撐一縣經濟、致富一方農民的大產業。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為規范淮陽黃花菜的栽培和加工,先后成立了淮陽黃花菜開發辦公室、黃花菜科技研究所、淮陽黃花菜種植協會,強力推進黃花菜無公害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并于2008 年申報并取得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此舉對淮陽黃花菜聲譽的提高、國際市場的拓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在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該縣抓住機遇,積極采取發展黃花菜種植示范基地、成立鄉村戶三級宣傳服務網絡、聘請專家給群眾講課以及給予政策和資金上支持等系列幫扶措施,極大地提高了廣大種植戶的積極性。目前,淮陽黃花菜種植基地已達12個,發展黃花菜專業種植面積從原來不足700公頃增加到了 2000公頃。
黃花菜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也得益于職能部門的規范和管理。幾年來,淮陽縣質監局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依托,在黃花菜種植、加工、銷售、保護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該局不僅制定了《淮陽黃花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使淮陽黃花菜生產納入到了法制化軌道,切實有效地保護生產企業和菜農合法權益。縣質監局還聯合農業等有關部門,根據淮陽黃花菜生產的自然環境、人文傳統,順利完成了河南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淮陽黃花菜》的制定,并于2010年6月份予以發布實施。同時該局以質檢機構化驗室為主體,聯合農業、環保等部門的檢測機構,從黃花菜的培育、種植到生產加工實行全方位跟蹤檢驗,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建立了質量檢測體系。
去年底,淮陽黃花菜栽培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列入了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這是淮陽黃花菜地理產品保護工作又一實質性突破。不僅如此,淮陽質監局還先后查處假冒淮陽黃花菜3000多公斤,對38家違法商戶進行了查處,維護了淮陽黃花菜良好信譽和形象。“自從淮陽黃花菜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我們企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產品供不應求,每年產值都有30%~50%的提升。”淮陽縣金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義如是說。
據了解,該縣先后出臺多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協調金農實業公司與鄭州河南中美礦業集團達成合作,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了年速凍保鮮2萬噸黃花菜冷庫項目,一期投資1.7億元,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項目采用己申請國家專利的國際領先黃花菜保鮮技術,有效解決了鮮黃花菜不易保存的難題,投產后可安排勞動力就業 2000多人,年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5年時間內可拉動全縣推廣種植黃花菜近7000公頃,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集黃花菜種植、保鮮、干菜加工及休閑食品開發一體化的專業基地。目前,淮陽黃花菜已成為了淮陽縣的農產品支柱產業,價格在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供不應求,產品不斷向品牌化、系列化、多樣化發展,形成了生產與加工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產品的檔次和品位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淮陽縣黃花菜產業發展已然奔上康莊大道。(孫中杰)(原標題:河南淮陽縣促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淮陽黃花菜發展)